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东厂区冷却塔、西厂区循环水池、化粪池、污水处理站 |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 | 东厂区冷却塔、西厂区循环水池、化粪池、污水处理站 | 项目验收监测期间,项目外排的生活废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限值要求,同时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标准限值要求;生产废水能达到《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表1间接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脉冲式布袋除尘器+水膜除尘、脉冲式布袋除尘器、脉冲式布袋除尘器 |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 脉冲式布袋除尘器+水膜除尘、脉冲式布袋除尘器、脉冲式布袋除尘器 | 项目验收监测期间,项目东厂区产品烘干废气排放浓度满足《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表3排放限值要求;西厂区产品烘干废气排放浓度满足《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表3排放限值要求;西厂区产品粉碎废气排放浓度满足《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表3排放限值要求。 验收监测期间,项目周边4个大气污染物监控点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限值,硫酸雾及氯化氢满足《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表5标准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产噪设备采取相应的减震、隔震措施,并对一些设备安装消音设施;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等。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产噪设备采取相应的减震、隔震措施,并对一些设备安装消音设施;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等。 | 项目验收监测期间,项目东厂区、西厂区厂界外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在厂区上游、厂区及下游各布置1个监测井,建立厂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 已在厂区上游、厂区及下游各布置1个监测井。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运营期间项目产生的产品烘干及粉碎布袋收尘经布袋收尘后作为产品进行外售;空气过滤器废滤芯返回生产厂家回收利用;原料除杂废渣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渣及硫酸钙渣,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收集后可外售。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予当地环卫部门处置。一般固废暂存间的设置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须存放于危废暂存间,集中收集后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处置。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建设;危废处置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中有关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要求。 | 已设置一般固废贮存间(占地20m2)、危废暂存间(25m2)。 产品烘干及粉碎布袋收尘作为产品进行外售;空气过滤器废滤芯返回生产厂家回收利用;原料除杂废渣(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渣、草酸钙渣及磷酸钙渣)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收集后外售至安顺云鑫建材有限公司;废机油在厂区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于贵州超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转移至具备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予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在线监测废液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贵州义昌能源有限公司转移至具备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 企业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