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 | 企业租用办公楼及宿舍,生活污水处理依托租用厂房的配套设施(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20m3)预处理后后依托园区污水管网收集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 已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焚烧法+石灰-石膏脱硫+湿式除尘”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 1号生产线、2号生产线(2号线未生产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石墨化过程废气“焚烧法+石灰-石膏脱硫+湿式除尘”处理,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后由23m高排气筒(DA001)排放。目前无苯并芘在线监测设备技术,本项目石墨化炉废气中的苯并芘无法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同时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HJ1119-2020),本项目石墨化炉废气属于一般排放口,手工监测频次为1次/半年;已设置颗粒物、非甲烷总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线监测 | 监测DA001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无组织废气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厂房隔声,减振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 厂房隔声,减振 | 厂界四周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防渗设计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执行,采取分区防渗措施,本项目重点防渗区有危险废物暂存间、脱硫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及事故水池区域等;一般防渗区有1号生产车间、2号生产车间、3号生产车间、4号生产车间及初期雨水收集池等;其他区域为简单防渗区。 | 危废暂存间布置在1#生产厂房西侧,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为20m2。用于暂存各种危险固废。危废暂存间已进行防渗,废机油桶下设置托盘。厂区产生的危废收集至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按照环评要求进行防渗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运营期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回用于生产;废弃包装袋送废品回收公司回收;不合格产品回炉石墨化;废石油焦作副产品外售;废炭黑、石墨板外售利用;脱硫石膏暂存于危废暂存间,根据检测定性进行处置;生活垃圾交于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废机油、焦油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暂存间,集中收集后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处置。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建设。危废处置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中有关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要求。 | 危废暂存间布置在1#生产厂房西侧,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为20m2。用于暂存各种危险固废。危废暂存间已进行防渗,废机油桶下设置托盘。厂区产生的危废收集至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可回用于生产;废弃包装袋送废品回收公司回收;不合格产品经收集,返炉重新石墨化工序,综合利用不外排;废石油焦作为副产品外售综合利用,不外排;废炭黑、石墨板外售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贮存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施工期表土用于后期绿化,土石方运至城管部门指定位置:建设项目施工期应减少施工材料占地、做好扬尘防护措施,减少运输装修材料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建筑垃圾及时处置,以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运营期主要对厂区进行绿化,并严格落实废水、废气、噪声、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施工期表土用于后期绿化,土石方运至城管部门指定位置:建设项目施工期应减少施工材料占地、做好扬尘防护措施,减少运输装修材料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建筑垃圾及时处置;②厂区已进行绿化,绿化面积约为1380m2;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制定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 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安顺市生态环境局进行备案(备案号:520422-2024-110-L)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