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DW001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三级标准 | 依托厂区现有污水处理站 | 污水总排口,4次/天,监测2天,流量、pH、色度、COD、氨氮、悬浮物、BOD5、总氮、总磷、动植物油、总有机碳、全盐量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DA002 | 《有机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站)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161-2018)表1 | 污水处理站废气依托现有项目环保措施,废气经“碱液喷淋+生物滤池”处理后通过18米排气筒(DA002)排放。 | 3次/天,监测2天,监测因子为VOCs、硫化氢、氨、臭气浓度 | 达标 |
2 | DA008 |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6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7/2801.6-2018)表1“医药制造行业”“Ⅱ时段”限值 | 双效乙醇回收塔不凝气、乙醇储罐新增废气通过“水吸收+水喷淋”处理后经1根15m高排气筒(DA008)排放 | 3次/天,监测2天,监测因子为VOCs | 达标 |
3 | DA010 | 《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重点控制区”限值;《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6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7/2801.6-2018)表1“医药制造行业”“Ⅱ时段”限值 | 工艺罐废气收集后经“三级冷凝+水喷淋”处理,再经1根高28m、内径0.4m排气筒(DA010)排放。 | 3次/天,监测2天,监测因子VOCs、颗粒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高效低噪设备、生产车间隔音、基础减振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选用高效低噪设备、生产车间隔音、基础减振 | 厂界昼夜间各监测1次,监测2天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对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等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出现破损的防渗设施应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固安全。 | 对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等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出现破损的防渗设施应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固安全。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废滤芯回用于现有项目,废活性炭、废反渗透膜、废包装由厂家回收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理;污水处理站污泥外售处理;废包装袋、废润滑油、废含油抹布及劳保用品等属于危险废物,依托现有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执行转移联单制度,防止流失、扩散。 固体废物暂存场所应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进行设置。落实《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危险废物“一企一档”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字〔2018〕109号)的要求。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废滤芯外售,废活性炭、废反渗透膜、废包装由厂家回收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理;污水处理站污泥外售处理;废包装袋、废润滑油、废含油抹布及劳保用品等属于危险废物,依托现有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执行转移联单制度,防止流失、扩散。 固体废物暂存场所应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进行设置。落实《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危险废物“一企一档”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字〔2018〕109号)的要求。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周边企业的应急预案相衔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并定期演练,切实加强事故应急处理及防范能力。依托现有1200立方米事故水池,完善事故废水收集、导排系统,确保实现自流。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建立水体污染防控体系,确保事故状态时废水不直接外排,防止污染环境。 | 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周边企业的应急预案相衔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并定期演练,切实加强事故应急处理及防范能力。依托现有1200立方米事故水池,完善事故废水收集、导排系统,确保实现自流。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建立水体污染防控体系,确保事故状态时废水不直接外排,防止污染环境。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