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2处收费站) | 《城市污水 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2002)标准 | 2处收费站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接触氧化法 | 对2处收费站废水进行监测 | 达标 |
2 | 隔油池、沉淀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 2处服务区建设了隔油池、沉淀池,废水接管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 随机选取了天长西服务区进行了废水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声屏障 | 高速公路边界线两侧35m内居民住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道路边界线两侧35m外居民住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GB3096-2008)2类标准; | 全线安装声屏障 12265m | 环评文件要求采取降噪措施且实际已采取降噪措施的敏感点共 42 处,本次调查选 取其中的 22 处进行监测;环评文件要求采取降噪措施但实际未采取降噪措施的敏感点共 13 处,本次调查选取其中的 7 处进行监测;环评文件中未列为敏感点共 9 处,本次 调查选取其中的 6 处进行监测。选取滁州东枢纽-来安南互通、来安南互通-半塔互通、半塔互通-釜山枢纽、 釜山枢纽-郑集枢纽共 4 处代表性路段进行交通噪声 24h 连续监测。选取滁州东枢纽—来安南互通、半塔互通—郑集枢纽 2 个监测断面进行检 测,距离公路中心线 20、40、60、80 和 120m 分别设置监测点位。随机选取已安装声屏障的方郢进行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在距离道路声屏障后方中 间被保护敏感点前 1m 进行,同时选择无屏障开阔地带且与声屏障后方监测点等距离处 为对照点同步测试。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在声屏障后 10、20、50m 各设 1 个点,另外在 无屏障开阔地带距离道路路肩 10、20、50m 处各设一个对照点。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 | 各辅 助设施生活垃圾均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并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运;公路沿线车辆洒落 的固体废物,由专职的公路环卫工人负责清扫,对于环评中未提及的汽修间危险废物应当设立单独的危险废物暂存间进行分类收集,并委托第三方有资质 单位进行妥善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施工期应进一步加强对红丰水库和赵八港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不得在各级保护区范围内设置取弃土场、施工营地等设施,保护区范围内不得设置服务区、收费站、互通立交、养护工区等其它配套设施。切实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按照相关规划以及国土、规划部门确定的红线施工。做好表土保存工作,用于后期的绿化覆土,工程建成后应对临时工程进行生态恢复。施工结束后应拆除施工场地内相关工程设施,并对硬化地面进行生态恢复,禁止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内工程设施继续使用。优化运输路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涉及林地应办理林地使用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合理设置动物通道,保障野生动物通行需求。 | 项目共设置了 26 处取土场、23 处施工场地(9 处为租赁),新建施工便道 70.37km,临时占地总面积 231.69hm2,临时用地采取了平整、植被恢复和工程防护、覆 土达到复耕或绿化条件等措施,进行了生态恢复,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部分临 时占地移交当地继续使用,新增施工便道在工程完工后作为地方道路继续使用。项目占用耕地 223.89hm2,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由于高速公 路为线性工程,占地占所经地区耕地面积的比重较小,所占耕地均按照法律、法规要求 进行了补偿,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小。公路建设了完善的边坡防护和排水工程,边坡防护采取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 相结合,以生态防护为主,结合主体工程与排水工程,该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轻微。项目对公路的路基边坡、互通立交区、收费站、服务区和临时占地等处进行 了全面的绿化,绿化总投资 5102.2 万元,绿化采用的植物主要为适宜当地的物种,公路 沿线绿化效果较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车辆运输管理,制定环境敏感路段(含桥梁)危险化学品风险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完善的事故急救设备和器材,并报环保部门备案,避免运输过程中因油料、有毒有害化学品等泄漏进入水体。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安全转移和妥善处理事故废水。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应特别关注对红丰水库和赵八港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在伴行路段设置事故水收集设施、防撞设施和警示标志,并在跨越水体桥梁两侧各设置足够容积的事故应急池,确保事故废水不直接进入地表水体。 | 建设单位编制完成了《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滁州至天长高速公路 工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建立了预防、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了完 善的应急措施,已于 2023 年 10 月分别在来安县生态环境分局、滁州市天长市生态环境 分局进行了备案。建设单位采取了严格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措施,实施了多种形式的环境风 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环境风险培训和演练,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环境 风险事故造成的危害。建设单位在穿越红丰水库及赵八港水库陆域范围内分别设置了 3240m3 和 1740m3的应急事故池(表 11.2-1),满足事故情形下废水的收集,收集池做防渗处理, 防止危险运输品车辆在敏感路段因发生事故污染饮用水取水口的事件。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