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①桥梁建成后,桥梁路段路面硬化,将使桥梁两侧的扬尘污染得到根本的改善。 ②合理实施绿化工程,利用林木花草吸附道路扬尘及车辆尾气,保护沿线环境空气质量。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①桥梁建成后,桥梁路段路面硬化,将使桥梁两侧的扬尘污染得到根本的改善。 ②合理实施绿化工程,利用林木花草吸附道路扬尘及车辆尾气,保护沿线环境空气质量。 | 未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车辆运行速度控制 设置限速、限重标识,本项目平改立桥梁连接的是乡村公路,日交通流量小于200辆,设计速度15km/h。本工程的实施,不增加道路车流量,不提高车辆运行速度,不会增加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 运营期严格限制行车速度,避免由于车速过快使噪声影响增加。由于车流量较小,车辆运行速度较低,运营期交通噪声影响较小。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4a类,2类区标准,《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5-90) | 车辆运行速度控制 设置限速、限重标识,本项目平改立桥梁连接的是乡村公路,日交通流量小于200辆,设计速度15km/h。本工程的实施,不增加道路车流量,不提高车辆运行速度,不会增加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 运营期严格限制行车速度,避免由于车速过快使噪声影响增加。由于车流量较小,车辆运行速度较低,运营期交通噪声影响较小。 | 已检测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①土石方存放时需设置围挡设施,土方表面须有遮盖,防止风蚀水蚀长生水土流失和扬尘污染。施工多余表土土石方绿化利用,不得随意丢弃。 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施工前加强承包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利用作业之便捕杀生物。 ③施工单位应与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热带风暴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情况,事先掌握施工地点所在区域降雨的时间和特点,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以便在暴雨前及时将挖开的路面清理干净,减缓暴雨对开挖路面的剧烈冲刷。 ④临时占地复垦与永久占地占补平衡措施 项目永久占地的占补平衡,须按照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哈尔滨铁路局工程管理所需要协调解决的道口平改立工程土地征用有关问题意见的函》(黑国土资函[2016]240号)的要求进行,建设单位须投入资金,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按省国土厅黑国土资函[2016]240号的要求进行占补平衡的工作。 对于临时占用的农田,施工结束后,项目建设单位需要进行复垦,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对于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后原有路面废弃的路段,要首先恢复为耕地,不能恢复为耕地的要恢复为绿化用地,以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2. 水土流失保持方案 地表径流对路基边坡的侵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所以边坡应采取工程或绿化防护措施,以避免由于雨季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产生水土流失。 ①工程施工中要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应尽量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回填之用。 ②工程施工应分期分区进行,以便缩短单项工期。开挖裸露面要有防治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 ③弃土的临时堆放场地中,若有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其周边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时的水土流失。堆土的边坡要小,尽量压实,采取土袋护脚、草袋护坡等措施使其不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 ④施工场地动土前修建沉淀池,使雨水经沉淀池沉清后再外排。及时夯实回填土、及时绿化、施工道路采用硬化路面。 ⑤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工人关于水土保持的教育,暴雨时不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 环评批复: 1.t在施工期应对运输道路及时清扫和浇水,对于施工中产生的扬尘较大的施工工点、物料堆积场,要定点、定时喷水作业; 2.t要对运输车辆加盖篷布以减少扬尘污染,混凝土拌和机四周应设置屏蔽棚,水泥装卸在密封状态下进行以减搅拌和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t加强施工管理,配置工地细目滞尘防护网,以便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4.t施工中严格按批准的占地界限文明施工,不得砍伐和破坏计划外林木和植被。 |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①土石方存放时需设置围挡设施,土方表面须有遮盖,防止风蚀水蚀长生水土流失和扬尘污染。施工多余表土土石方绿化利用,不得随意丢弃。 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施工前加强承包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利用作业之便捕杀生物。 ③施工单位应与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热带风暴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情况,事先掌握施工地点所在区域降雨的时间和特点,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以便在暴雨前及时将挖开的路面清理干净,减缓暴雨对开挖路面的剧烈冲刷。 ④临时占地复垦与永久占地占补平衡措施 项目永久占地的占补平衡,须按照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哈尔滨铁路局工程管理所需要协调解决的道口平改立工程土地征用有关问题意见的函》(黑国土资函[2016]240号)的要求进行,建设单位须投入资金,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按省国土厅黑国土资函[2016]240号的要求进行占补平衡的工作。 对于临时占用的农田,施工结束后,项目建设单位需要进行复垦,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对于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后原有路面废弃的路段,要首先恢复为耕地,不能恢复为耕地的要恢复为绿化用地,以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2. 水土流失保持方案 地表径流对路基边坡的侵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所以边坡应采取工程或绿化防护措施,以避免由于雨季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产生水土流失。 ①工程施工中要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应尽量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回填之用。 ②工程施工应分期分区进行,以便缩短单项工期。开挖裸露面要有防治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 ③弃土的临时堆放场地中,若有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其周边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时的水土流失。堆土的边坡要小,尽量压实,采取土袋护脚、草袋护坡等措施使其不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 ④施工场地动土前修建沉淀池,使雨水经沉淀池沉清后再外排。及时夯实回填土、及时绿化、施工道路采用硬化路面。 ⑤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工人关于水土保持的教育,暴雨时不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 环评批复: (二)运营期间管理 1.噪声。要严格控制机车乌笛,提高机车乘务人员环保意思,遵守鸣笛规定。以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生态恢复。建设单位要向环保部门提交生态恢复方案及投资预算,确保施工期满后生态恢复。由西林区环保局对该项目进行全程严格环境监督管理,确保该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保护目标的全面落实。 | 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 铁路风险防范纳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按既有应急响应预案制定的措施处理铁路事故风险,本项目不单独设置应急响应预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