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妥善处理固体废物,防治水土流失。要加强施工组织管理,认真落实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优化施工布局和时序,尽量减少地表开挖和扰动,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应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工程弃渣必须及时清运至渣场堆存,不得乱弃乱倒,对项目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渣场、表土堆场,必须先修建挡渣墙和截排水沟,做到“先挡后弃”、“先防护后堆存”,认真落实临时防护措施,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及时清运,妥善处置,不得乱弃乱倒,影响项目区生态环境。 | (1)施工临时设施合理规划,严格按照征地范围布置及施工,未超越用地范围施工,主体工程内容与设计及环评基本一致。项目落实了水土保持措施要求,目前水土保持已通过竣工验收。 (2)施工未对施工范围内的植被造成破坏,占地内植被需清除的,已办理取得采伐许可证。 (3)弃渣场建设了围挡墙和截排水沟,弃渣在弃渣场内压实堆存。 (4)施工过程固体废弃物合理处置,未造成乱堆乱放。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优化施工设计,落实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减轻生态影响。要优化施工设计,尽量避让植被较好区域,遵循“少扰动、少破坏”,“生态优先、优化施工”原则,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禁止超范围占地,减轻项目实施的生态影响。要落实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工程运行期间四台坡坝和大阱两个取水坝须下泄分别为0.162m³/s、0.034m³/s流量作为河道生态用水。 | 施工过程已优化施工设计,初步设计对施工方案进行必选,选择了最优方案。施工避开了植被丰富区域,未超范围施工占地,控制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坪水库引蓄水灌溉工程四台坡和大阱取水坝的最小下泄流量的保证措施由壅水坝完成。目前已在取水坝处建设了生态流量下泄措施。要求保证取水期间下泄生态流量不低于0. 162m3/s、0. 034m3/s 。确保取水口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