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施工期隧洞涌水成套处理设施、沉淀池 | / | 隧道涌水采用多级平流沉淀的方法进行处理。涌水首先进入33m³初沉池,将粒径较大的悬浮物进行沉淀,后通过溢流进入33m³二沉池,二沉池共分为3格,采用“S”型布水方式,配备一台加药泵,通过加入盐酸对涌水pH进行调节。通过二沉池的涌水溢流进入39m³终沉池,终沉池配备一台加药泵,通过加入PAC对水中的细颗粒物进行絮凝沉淀。沉淀后的清水通过溢流进入清水池,清水池设置水泵(水泵型号80GDL54-14x6),将处理完成的水抽至白草坪水库下游进行农田灌溉。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弃渣量31094m³,弃于工程布置的1个弃渣场;施工废料可利用部分的经回收后再利用,无法利用的可出售至废品收购站资源化回收,剩余运送至弃渣场;施工生活垃圾总量为 8.4t,纳入当地垃圾处理系统处理。 | 根据水保验收统计,本项目产生弃渣31094立方米,临时堆存及转存表土7530立方米,目前弃渣场已复垦,具备种植条件。施工生活垃圾依托村镇垃圾收集系统已妥善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运行期,进一步优化和制定引水调度方案,确保取水口以下河道生态流量得到满足。严格遵守受退水区水污染防治规划,确保退水水质满足当地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 | 项目取水时间控制在每年的汛期(6-9月份),目前已在取水坝设置生态流量放流管,并安装了生态流量在线监测设备。项目引水进入白草坪水库,经蓄水后供水灌溉,目前均采取浇灌,区域水资源缺乏,采取有偿使用,基本无灌溉退水产生。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