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填埋场无组织扬尘治理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颗粒物浓度限值 | 治理区存在无组织扬尘,填埋过程中及时压实;填埋过程中定期洒水抑尘;所有运送废渣的运输车辆采用苫盖方式。 | 治理区厂界颗粒物浓度范围为0.18~0.32mg/m3,包括最高浓度0.32mg/m3点在内的所有无组织值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颗粒物浓度限值1.0mg/m3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运输车辆噪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2类 | 本项目运营噪声主要来自回填废渣运输车辆,该噪声为间断性噪声,通过定期保养车辆、减少鸣笛等方式以减轻对周边环境噪声影响。 | 验收期间监测结果表明,治理区厂界及进场道路昼、夜间噪声值分别为49.5~52dB(A)、43.9~45.9dB(A),结果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按照《 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 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 合理设置地下水监测点位,制定地 下水污染防范和应急措施,避免对 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 治理区使用的防渗材料为山东领翔 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两布一膜 ”复合材料,膜厚1.5mm,根据其自 检报告与第三方检测报告可知,土 工复合材料质量分别满足《垃圾填 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CJ/T234-2006)及《土工合成材 料 聚乙烯土工膜》(GB/T- 17643)中相关技术标准,根据施工 监理资料,防渗工程施工过程满足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工程技 术规范》(CJJ113-2007)相关要求 。治理一期工程下游设置1座地下水 监测井,采用PVC井管,直径 60mm,深35m。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水 收集池污泥及少量职工生活垃圾 ,污泥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定 期清掏送至本项目回填区作为回填 物料;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箱收集 ,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 项目自身为生态治理项目,属于环 保工程,渗滤液收集池产生少量的 底泥全部回填至该治理区内。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区填埋期 间对作业面及时整平、碾压、洒水 ;填埋堆体达到设计填埋高度后 ,及时进行封场,封场覆土后种植 适宜当地的植被,及时恢复生态 ;回填完成后对场地继续进行维护 ,继续按要求对地下水进行监测。 | 本项目不新设置进场道路,进场道 路依托原有,填埋场利用原有厂取 土坑,无开挖作业,故本项目不设 置弃土场,所有施工行为均在以规 划用地范围内进行,不新增开挖面 积。待整体工程到达服务年限后进 行生态恢复工作。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工程地质、水文 地质,以及工程设计实施方案综合 分析,本评价认为,在工程按照规 范建设,回填作业按规范运行情况 下,本项目治理区不会对该区域自 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但在施工质 量出现问题、防渗层受到破坏,以 及遭遇极端强降雨、地震等自然灾 害的情况下,本项目治理区还是存 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需要项目管理 方从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等各方面 做好环境风险防护工作。 另外,针 对本项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建议另行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地质 灾害评估工作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编制工作。 | 已将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案进行整体修订,增加三期内容 ,并在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完成 备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