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依托光电子配套产业园一期化粪池 |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和GBT 31962-2015《污水排入城镇水道水质标准》表1B级标准 | 生活废水依托光电子配套产业园一期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经左岭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尾水排入长江(武汉段) | 园区出水总排口处所测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和动植物油的监测结果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氨氮的监测结果满足GBT 31962-2015《污水排入城镇水道水质标准》表1B级标准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负压抽风系统收集、经过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位于厂房屋顶的30m高1#排气筒排放 | DB32/4041-2021《江苏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1标准监控浓度限值 | 电芯拆解电解液挥发有机废气经车间负压抽风系统收集、经过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位于厂房屋顶的30m高1#排气筒(DA001)排放。 | DA001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浓度和速率可以满足DB32/4041-2021《江苏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1标准监控浓度限值 | 达标 |
2 | 碱液喷淋塔处理后,通过位于厂房屋顶的30m高2#排气筒排放 |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标准监控浓度限值 | PVDF高温热解含氟废气经烧结炉直接连接管道接入碱液喷淋塔处理后,通过位于厂房屋顶的30m高2#排气筒(DA002)排放。 | DA002氟化物有组织排放浓度和速率可以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标准监控浓度限值 | 达标 |
3 | 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位于厂房屋顶的30m高3#排气筒排放 | 武政规【2022】10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2022年改善空气质量攻坚方案的通知》中炉窑颗粒物排放浓度标准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标准监控浓度限值 | 烧结粉尘经烧结炉直接连接管道接入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位于厂房屋顶的30m高3#排气筒(DA003))排放 | DA003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浓度可以满足武政规【2022】10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2022年改善空气质量攻坚方案的通知》中炉窑颗粒物排放浓度标准,镍及其化合物有组织排放浓度和速率可以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标准监控浓度限值。 | 达标 |
4 | 无组织非甲烷总烃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的无组织排放限值标准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中表A.1中标准限值 | / | 非甲烷总烃厂界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的无组织排放限值标准,监控点处无组织排放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中表A.1中标准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减震、隔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要求 | 减震、隔声 | 厂界东侧外1m处、北侧外1m处、南侧外1m处、西侧外1m处噪声昼夜间监测结果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交由环卫处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交由物资回收单位;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暂存在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 生活垃圾交由环卫处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交由物资回收单位;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暂存在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建设单位应当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专家及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应急预案评估,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 | 建设单位已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专家及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应急预案评估,并已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