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沉淀池 | 无 | 已建成 | 无需对废水进行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1#熟料生产线窑尾烟气处理设施 | 1#熟料生产线窑尾废气污染物中颗粒物、SO2、NOx和氨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表2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颗粒物、SO2、NOx、氟化物同时执行广东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818-2010)表2单位产品排放量限值;氯化氢、氟化氢、汞及其化合物、铊、镉、铅、砷及其化合物、铬、铜、锰、镍执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表1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水泥窑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已建成,低氮燃烧+欠氧燃烧技术+SNCR脱硝+布袋除尘器处理工艺 | 本次验收在1#熟料生产线窑尾废气处理后布设1个点位 (DA319),根据监测结果,DA319排气筒颗粒物最大排放浓度为3.5mg/m3,最大排放速率为2.98kg/h,氮氧化物最大排放浓度为188mg/m3,最大排放速率为157kg/h,氟化物最大排放浓度为0.07mg/m3,最大排放速率为0.06kg/h,氟化氢未检出,氯化氢最大排放浓度为1.22mg/m3,最大排放速率为0.98kg/h,氨最大排放浓度为0.61mg/m3,最大排放速率为0.52kg/h;铊+镉+铅+砷及其化合物最大排放浓度为0.03mg/m3,最大排放速率为0.0228kg/h,铍+铬+锡+锑+铜+钴+锰+镍+钒及其化合物最大排放浓度为0.26mg/m3,最大排放速率为0.20kg/h,二氧化硫最大排放浓度为6mg/m3,最大排放速率为5.14kg/h,二噁英最大排放浓度为0.0083ngTEQ/Nm3,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排气筒总有机碳(TOC)因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增加的浓度最大为2.72mg/m3;颗粒物的单位产品排放量最大值为0.007kg/t;氮氧化物的单位产品排放量最大值为0.378kg/t;二氧化硫的单位产品排放量最大值为0.012kg/t;氟化物的单位产品排放量最大值为0.0001kg/t。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治理设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 依托现有项目已建成隔声、降噪设施 | 本次验收在厂界四周(每边厂界均设2个监测点位)布设8个点位,连续监测2天, 每天昼夜各1次,根据监测结果,厂界东、南、西、北面昼间噪声为56~64dB(A)、夜间噪声为48~54dB(A),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土仓库、RDF 暂存仓库除运输车辆出入口外,其他位置封闭并做好防雨防渗措施。仓库地面、RDF 预处理车间、车辆冲洗区地面等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混凝土硬底化处理,冲洗废水必须经处理后回用,不得外排。 | 污染土仓库除运输车辆出入口外,其他位置封闭并做好防雨防渗措施。仓库地面、车辆冲洗区地面等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混凝土硬底化处理,冲洗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布袋除尘署收集的粉尘作为替代燃料与 RDF 一起输送至分解炉;洗车废水沉淀池少量沉渣拟和污染土一起进入生料磨,进入 1#水泥熟料烧成线。 | 本期验收固体废物仅涉及洗车废水沉淀池少量沉渣,与污染土一起进入生料磨,进入 1#水泥熟料烧成线。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无 | 无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订并落实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环境事故应急体系,确保环境安全。 | 建设单位已制订《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蕉岭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及《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蕉岭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编号:441427-2023-0011-M),落实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环境事故应急体系,确保环境安全。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