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环评报告提出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工程运营期纳入水厂管理,本项目运营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定期会产生少量废化学试剂,在线监测系统由设备厂家维护,废试剂在每次维护结束后集中收集交专业单位处置。环评批复要求:运营期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产生的废化学试剂集中收集后交专业单位处置。 | 定期交由在线监测系统设备厂家维护,每次维护结束后产生少量废化学试剂由在线监测系统设备厂家带走,交由专业单位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环评报告提出的生态治理措施: 生态恢复措施 在施工生产场地使用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将地表临时建筑物进行拆除并回收,对占地区的地表进行疏松平整,以备植被恢复。对施工生产场地占地区进行撒播种草植被恢复,草种选用固沙草、披碱草等草种进行混合撒播,每亩播种量8kg,其中固沙草3kg,披碱草5kg。 景观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场地修建围墙沿边界封隔,形成一定高度的防护隔离屏幕,可减轻工程施工活动对周围景观的影响。 2)通过认真学习各类法律法规、手册等,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违法破坏砍伐河道沿线的行道树及灌丛,注意保护高原植被。临时性弃土要严格在规定的区域内堆放,禁止乱堆乱弃,破坏景观,临时施工场地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清除油渍和垃圾,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以达到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和谐,减小或消除对景观的视觉污染。 材料运输影响减缓措施 ①材料运输要避开车流高峰时段。 ②运输车辆应遵守当地的交通法规。 ③切忌超载运输以免造成散装材料的散落和堵塞交通。 ④运输车辆经过学校、居民区时应适当减速,设置警示标志,禁止高声鸣笛。 ⑤物料运输车密封,运输途中不散落。环评批复要求:原则同意报告表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环境管理的依据。项目业主必须严格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及相应的投资,防止废水、废气、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将项目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 施工期实际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 1)施工前开展了环保宣传工作,施工期间未出现施工人员捕捞野生动物的情况。 2)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未对占地范围外的区域产生影响。 3)施工期注重植被保护,未随意砍伐林木等。 4)施工场地及临时堆场为临时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施工结束后,将拆除施工场地建筑及设施,拆除建筑后对地表进行松土,进行场地平整,通过播撒草籽对管道沿线等区域进行了绿化,由于所处区域气候条件限制,恢复进展较慢。 5)施工迹地在施工准备前,需对区域表土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堆放于不影响施工活动的区域内,并做好了临时覆盖工作,施工临时占地已完成生态恢复,无遗留弃渣。 6)在灌草丛、草地开挖前,对表土进行剥离,采用分层堆放的方式,开挖时表层土放于沟槽两侧的下层,深层土放于表土上方,对表土进行洒水养护。施工结束后,输水管道进行分层回填,先回填深层土,再回填表土,对施工开挖及扰动区域进行平整,进行植被恢复。 实际调查: 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采取的减缓措施与原环评一致,通过收集施工期影像资料及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得知,项目施工期设置的临时设施均已拆除,并进行了迹地恢复和撒播草仔,现场无施工遗留痕迹。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