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对于工程桥梁拆除产生的废弃钢筋等可回收物品应安排专人进行集中收集和回收利用;对不能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如混凝土块、石渣、泥沙、泥浆废水处理后的沉渣以及预制构件厂遗留的废弃混凝土构件可就近运至当地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禁止将建筑垃圾直接弃于河道,防止堵塞河道,污染水体 ; 2)施工期生活垃圾垃圾桶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不随意丢弃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生态保护管理措施 ①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环保对策。严格界定和控制工程施工、生活活动影响范围,严格控制在施工作业带范围,有效减小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②加强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管理,制定工程施工期环保制度等,保护项目区土地。同时合理、科学地使用设定的工程道路,严格规定行车路线,限制人为活动范围,必须沿用现有道路,不得随意开道以减少对地表的影响破坏; ③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本环评报告表和审批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严格控制工程活动范围,规范施工行为,并检查“三同时”的落实情况; ④施工单位进场前应进行现场踏勘,明确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场所的环境状况。建筑材料运输避开高峰期,减轻对村民的影响,减少交通噪声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同时防止交通事故的产生; ⑤在施工结束后严格按照生态恢复措施进行临时施工工区的平整和清理工作、绿化恢复原貌; ⑥在施工前期与当地村民进行一定的沟通,说明项目建设必要性,取得当地村民的理解,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周围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⑦道路选线、临时施工场地等若要变更,应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上报备案,获得许可后方可执行 ⑧施工期委托具资质的环境监理单位对施工期环境保护及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理工作。 2)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 1)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①工程设置的预制场和施工场地应在划定临时用地范围、明确用地数量的基础上备案,以此作为施工管理的依据,不得随意扩大,如工程确需要扩大用地范围或另行开辟预制场和拌和站时,应向当地环保、国土等主管部门履行变更设计程序。 ②做好施工场地等临时施工场地的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建场前先剥离表土并集中堆存与场地一角,施工期对于临时堆放的草皮需定期进行洒水等养护工作,以利于后期草皮回覆后成活率。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场地硬化,平整土地,回填表土和草皮,播撒草籽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③施工场地产生的建筑垃圾合理处置,禁止将建筑垃圾随意丢弃 ④合理规划设计施工便道及便道宽度,并要求各种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行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 ⑤划定施工便道边线,不得擅自扩大施工便道的范围。施工便道应划定界限,即在施工便道两侧各0.5m区域采用拉绳、树立旗帜等措施,防止施工车辆随意越界行驶,避免车辆行驶对便道两侧植被进行碾压 ⑥便道整治:施工便道使用前在路面铺设料石土方,在施工期结束后,应将铺设料石土方先行去除,恢复原有的基础地面,或暂不去除铺设料石,对已塌陷部位进行适当平整,从而为土壤及植被的恢复奠定基础。严禁施工便道随意占压工程两侧草地植被 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①在公路施工期间,加强沿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沿线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管理,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识别;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向工程所在区县的林草部门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宣传教育 ②加强施工管理,严禁随意扩大施工范围破坏植被;严禁施工人员追赶、捕杀野生动物;严禁捕杀鸟类、拣鸟蛋、捣毁鸟巢等;尽量不侵扰野生动物正常的繁衍生息;尽量保护河流、沼泽周边环境,严禁在河流内打鱼 3)水生生物的保护措施 ①禁止基坑排水未经沉淀直接排入河道内,沉淀时间大于1h以上。 ②禁止土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入河道。 ③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禁止排入周边地表水体。 ④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选用噪声小的机械,并优化施工机械使用顺序,避免同时间使用多种噪声大的机械。 ⑤加强宣传,制定《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手册》,建立和完善鱼类资源保护规章制度,在施工场地设置水生生物保护警示牌,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严禁施工人员下河捕捞。 ⑥加强监管,严格按环保要求施工,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按环保要求处理后回用或综合利用,杜绝影响水生生境的污染事故发生。 ⑦建立鱼类保护应急机制。对围堰内的鱼类及时进行捕捞、暂养或放归;施工前需采用声或网具等手段对影响水域的鱼类进行驱赶,避免伤害鱼类。 ⑧施工过程发现鱼类搁浅的情况时,对搁浅鱼类及时救护;对该河段实施临时限捕或禁止捕捞,最大限度保护鱼类资源。 3)景观影响减缓措施 加强项目施工布置;施工场地用彩钢板封隔,形成一定高度的防护隔离屏幕,可减轻工程施工活动对周围景观的影响;建设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方案对开挖土方及时回填、并碾压回填的土方、弃渣及时清运,尽量减少疏松土石方的裸露时间,有效减轻施工区水土流失以及扬尘,施工后期积极开展施工迹地清理整治和植被恢复绿化工程。 (2)审批文件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审批文件未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要求,仅说明建设单位应采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