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清水池 | / | 生产废水经处理后进入清水池,循环使用,不外排 | 无废水外排 | 达标 |
2 | 沉淀池 | / | 洗车平台用水经沉淀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 无废水外排 | 达标 |
3 | 防渗旱厕 | / | 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不外排 | 无废水外排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2台布袋除尘器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要求 | 上料废气与再生石子生产线破碎、筛分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引入1套布袋除尘器(TA001)处理,再经1根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再生石子中间料仓废气、机制砂中间料仓废气经密闭管道收集后引入1套布袋除尘器(TA002)处理,再经1根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 | 经监测,废气达标排放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厂房隔声、距离衰减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 |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厂房隔声、距离衰减 | 经监测,噪声达标排放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现有生产车间已做到棚化、围挡、防雨、防晒、防渗的要求;车间地面已硬化且无裂痕,车间地面采用天然基础层作为防渗衬层,上铺混凝土0.5m,其防渗性能能够达到1.0×10-5cm/s。厂区道路地面均已硬化且无裂痕,地面采用天然基础层作为防渗衬层,上铺混凝土0.5m,其防渗性能能够达到1.0×10-5cm/s,防渗旱厕、清水池底采用三七灰土夯实后,池底及侧壁再采用15cm厚的混凝土防渗系统,防渗效果达到K≤1×10-7cm/s,满足防渗要求。改建完成后压滤车间进行密闭棚化,地面采用天然基础层作为防渗衬层,上铺混凝土0.5m,其防渗性能能够达到1.0×10-5cm/s。新建洗车平台池底可采用三七灰土夯实后,池底及侧壁再采用15cm厚的混凝土防渗系统,或采用其他等效防渗措施,最终防渗效果达到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新建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建设,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黏土层,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 已进行分区防渗 | |
2 | 除尘灰、压滤泥饼、铁料、建筑垃圾进厂人工挑选出的废木材、玻璃、塑料等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固废间,定期外售,洗车平台沉淀池污泥定期清掏外售,废润滑油、废润滑油桶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妥善处理 | 除尘灰、压滤泥饼、铁料、建筑垃圾进厂人工挑选出的废木材、玻璃、塑料等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固废间,定期外售,洗车平台沉淀池污泥定期清掏外售,废润滑油、废润滑油桶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妥善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除尘灰、压滤泥饼、铁料、建筑垃圾进厂人工挑选出的废木材、玻璃、塑料等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固废间,定期外售,洗车平台沉淀池污泥定期清掏外售,废润滑油、废润滑油桶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妥善处理 | 除尘灰、压滤泥饼、铁料、建筑垃圾进厂人工挑选出的废木材、玻璃、塑料等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固废间,定期外售,洗车平台沉淀池污泥定期清掏外售,废润滑油、废润滑油桶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妥善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危险废物贮存过程产生的液态废物和固态废物应分类收集,按其环境管理要求妥善处理;②贮存设施或场所、容器和包装物应按HJ1276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或场所标志、危险废物贮存分区标志和危险废物标签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③贮存危险废物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要求进行分类贮存,且应避免危险废物与不相容的物质或材料接触;④容器和包装物材质、内衬应与盛装的危险废物相容。针对不同类别、形态、物理化学性质的危险废物,其容器和包装物应满足相应的防渗、防漏、防腐和强度等要求。硬质容器和包装物及其支护结构堆叠码放时不应有明显变形,无破损泄漏。柔性容器和包装物堆叠码放时应封口严密,无破损泄漏。使用容器盛装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时,容器内部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适应因温度变化等可能引发的收缩和膨胀,防止其导致容器渗漏或永久变形。容器和包装物外表面应保持清洁。⑤做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危废出库日期及接受单位名称,危险废物台账和记录簿的保存时间应当为10年以上,联单保存期限为10年以上;⑥必须定期对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更换的包装容器等按照危险废物处置。⑦企业应在厂区禁止明火,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应急设施,一旦发生事故时能自行抢救或控制、减缓事故的扩大;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危废间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发生火灾进行灾害救援工作时,设围挡防止消防废水外排,切断危险物质进入外环境的途径。 | 已落实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