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铆/焊接、激光编码布袋除尘器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 | 已建设 | 已监测 | 达标 |
2 | 脚线注塑、蘸漆烘干、蘸漆配置挥发、热缩两级活性炭吸附设备 | 氯化氢:《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非甲烷总烃、甲醛、酚类:《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5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及河北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有机化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 已建设 | 已监测 | 达标 |
3 | 烟雾净化器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 | 已建设 | 已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厂房隔声、距离衰减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已建设 | 已监测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职工生活垃圾。 1)一般固体废物 不合格基础雷管(空管壳)、不合格加强帽、不合格电子控制模块(未蘸药),收集后由原厂家回收;基础雷管(金属法兰管)、聚乙烯醇、磷酸三丁酯、硅脂、脚线拆包废包装、脚线计量不合格脚线、剥皮外皮、压接剥皮内皮、废接线盒、导通检测不合格脚线、废离子交换树脂、装袋废袋、废条码、废包装箱、除尘灰、废滤袋、废滤芯、废过滤棉、污水收集池底泥,均收集后外售;食堂隔油池废油脂,收集后由废油脂回收单位进行回收。 2)危险废物 抖浮药过程产生的废浮药、废品剔除、转模检测过程产生的不合格雷管、电子雷管装配板条清洗隔油沉淀池沉渣、混药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引火药、套管、卡口、检测、赋码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品、成品检测不合格成品雷管,收集后运至雷管销毁塔进行销毁。 不合格电子引火元件(已蘸药)需进行激发,激发后同猛炸药(太安)拆包、氯酸钾拆包、硫氰酸铅拆包产生的废包装、雷管销毁废弃物、设备维护产生的废机油、废机油桶、含油废劳保用品及含油抹布、两级活性炭吸附设备产生的废活性炭一同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做到即产即清,厂内不设置危废暂存间。 3)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 项目食堂灶头未建设,不涉及食堂隔油池废油脂。项目未建设软水制备设施,一般固体废物不涉及废离子交换树脂。项目实际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下: 1)一般固体废物 不合格基础雷管(空管壳)、不合格加强帽、不合格电子控制模块(未蘸药),收集后由原厂家回收;基础雷管(金属法兰管)、聚乙烯醇、磷酸三丁酯、硅脂、脚线拆包废包装、脚线计量不合格脚线、剥皮外皮、压接剥皮内皮、废接线盒、导通检测不合格脚线、装袋废袋、废条码、废包装箱、除尘器除尘灰、废滤袋、烟雾净化器废滤芯、废过滤棉、污水收集池底泥,均收集后外售; 2)危险废物 抖浮药过程产生的废浮药、废品剔除、转模检测过程产生的不合格雷管、电子雷管装配板条清洗隔油沉淀池沉渣、混药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引火药、套管、卡口、检测、赋码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品、成品检测不合格成品雷管,收集后运至雷管销毁塔进行销毁。 不合格电子引火元件(已蘸药)需进行激发,激发后同猛炸药(太安)拆包、氯酸钾拆包、硫氰酸铅拆包产生的废包装、雷管销毁废弃物、设备维护产生的废机油、废机油桶、含油废劳保用品及含油抹布一同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做到即产即清,厂内不设置危废暂存间。 3)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根据相关的环境管理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的生产操作规则和完善的事故应急计划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手段和设施,同时加强安全教育,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企业应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设置应急事故池。 | 根据相关的环境管理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的生产操作规则和完善的事故应急计划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手段和设施,同时加强安全教育,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企业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设置应急事故池。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