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 | 项目外排废水为后道清洗废水、浓水、反冲洗水以及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依托厂区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工艺废水(后道实验清洗废水、浓水等)一并纳管,再由武义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排放。 | 项目厂区污水排放口pH值7.7~7.9,其余各指标最高日平均浓度分别为:化学需氧量329mg/L、悬浮物29mg/L、动植物油类2.83mg/L、石油类0.62mg/L、五日生化需氧量127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8.35mg/L,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总磷4.09mg/L、氨氮12.8mg/L,符合《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另外全盐量最高日平均浓度为913mg/L。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通风柜或集气罩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 | 实验室废气通过通风柜或集气罩将废气收集后引至20米高空排放 | 实验室废气排放口各污染物最大时均排放浓度为非甲烷总烃5.11mg/m3,氯化氢8.28mg/m3,氮氧化物24.5mg/m3,甲醛1.58tmg/m3,硫酸雾2.22mg/m3,二氯甲烷<0.3mg/m3,四氯乙烯0.036mg/m3,各污染物最大时均排放速率为非甲烷总烃3.11×10-3kg/h,氯化氢4.94×10-3kg/h,氮氧化物1.46×10-2kg/h,甲醛1.03×10-3kg/h,硫酸雾6.79×10-3kg/h,二氯甲烷4.67×10-4kg/h,四氯乙烯1.12×10-4kg/h,其中非甲烷总烃、氯化氢、硫酸雾、氮氧化物、甲醛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二氯甲烷、四氯乙烯排放浓度符合江苏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氨最大排放速率为3.94kg/h、臭气浓度630(无量纲),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减振降噪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3类限值标准 | 项目各生产设备合理布局,对所有设备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噪声经隔声、减振、衰减后能够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 项目夜间不生产,厂界西侧噪声值昼间为:55~56dB(A),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限值标准,其余厂界噪声值昼间为:49~58dB(A),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限值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固废污染防治。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建立台账制度,规范设置废物暂存库,危险废物和一般固废分类收集、堆放、分质处置,尽可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项目危险废物贮存须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等相关要求。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须委托有资质单位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并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报批手续,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一般固废的贮存和处置须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等相关要求,确保处置过程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已落实。企业重视对固废污染的防治,目前已经建设了规范化危废仓库和一般固废仓库,危废收集后暂存危废仓库后委托武义方驰环保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收集贮存;一般固废外卖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日常环保管理和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严格落实《环评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认真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配备环境应急设施和装备,做好安全运营工作 | 已落实各项环保管理和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制定各类突发应急措施,加强员工培训和物资配备,做好安全运营。企业重点制定了制毒制爆化学品事故、案件应急救援预案,积极落实各项防护工作。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