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系统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 项目已能接入园区市政污水管网,厂区处理达标后经市政污水管网后,再经蔡家污水厂后处理达三级标准后外排。 | 流量、pH、COD、SS、NH3-N、石油类、动植物油、LAS、磷酸盐、总锌。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热处理炉烟气、焊接烟尘排口2# | 《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 热处理炉和焊接工位上方集气罩,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合并经滤筒除尘器处理,油淬池上方设置集气罩,油烟收集后经1 套油烟净化器处理,上述废气共用1根21m 高2#排气筒排放。 | 颗粒物、非甲烷总烃 | 达标 |
2 | 喷丸打磨废气排口4# | 《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 喷丸打磨工序产生的烟尘经集气罩收集后,再经滤筒除尘器处理达标后,经4#排气筒排放。 | 颗粒物 | 达标 |
3 | 二号厂房砂轮粉尘排口16# | 《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 搬迁至二号厂房的3个砂轮工位,产生金属粉尘经风机抽排至旋风除尘器处理后经1根21m高16#排气筒排放。 | 颗粒物 | 达标 |
4 | 一号厂房打磨粉尘排口1# | 《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 5个打磨工位,产生金属粉尘经风机抽排至滤筒除尘器处理,一号厂房保留的2套砂轮机产生的金属粉尘,经风机抽排至滤筒除尘器处理后与打磨废气一同经1根21m 高1#排气筒排放。 | 颗粒物 | 达标 |
5 | 定位器锡焊焊接烟尘排口5# | 《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 装配焊接区和实验室焊接区的锡焊废气分别收集后经 1 套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过滤后,经1根20m 高5#排气筒排放。 | 锡及其化合物、非甲烷总烃 | 达标 |
6 | 喷漆废气、燃气烘干机废气排口3# | 《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 喷漆、调漆及烘干等废气采用水帘+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的处置方式,处理达标后经21m高3#排气筒排放。 | 颗粒物、非甲烷总烃、二甲苯、SO2、NOX | 达标 |
7 | 燃气锅炉废气排口6#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0/658-2016) | 锅炉燃烧烟气直接经1根8m高6#排气筒排放。 | 颗粒物、SO2、NOX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危废暂存间地面已采取“铺设厚聚氨酯薄膜+混凝土垫层+SBS 防水卷材+刷底胶漆+水泥砂浆+混凝土”的防渗措施,周围设20cm 深集油沟;2)雨水管网截止阀;3)源头控制,分区防渗。 | 与环评及批复内容一致 | |
2 | 危险废物暂存间1 间,地面采取“铺设厚聚氨酯薄膜+混凝土垫+SBS 防水卷材+刷底胶漆+水泥砂浆+混凝土”的防渗措施,周围设20cm 深集油沟。 | 与环评及批复内容一致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危险废物暂存间1 间,地面采取“铺设厚聚氨酯薄膜+混凝土垫+SBS 防水卷材+刷底胶漆+水泥砂浆+混凝土”的防渗措施,周围设20cm 深集油沟。 | 与环评及批复内容一致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厂区采取分区防渗措施,现有危化品库房已采取防腐防渗措施,车间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沙土等。 | 与环评及批复内容一致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