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上料废气袋式除尘器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 | 烧结原料送受料坑产生的废气经半封闭罩收集后引入1台袋式除尘器,处理后废气通过1根28m高排气筒排放 | 排气筒出口监测2天,每天3次,监测因子为颗粒物,颗粒物浓度为2.7~3.2mg/m3 | 达标 |
2 | 配料及白灰消化废气袋式除尘器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 | 烧结配料工序矿槽槽上上料废气通过移动布料小车自带集气罩收集,槽下落料废气、白灰消化废气通过全封闭罩收集,上述废气经收集后一并引入1台袋式除尘器,处理后废气通过1根35m高排气筒排放 | 排气筒出口监测2天,每天3次,监测因子为颗粒物,颗粒物浓度为2.7~3.1mg/m3 | 达标 |
3 | 燃料破碎废气袋式除尘器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 | 燃料转运及破碎过程、备用上料口上料过程产生废气通过全封闭罩收集后引入1台袋式除尘器,处理后废气通过1根35m高排气筒排放 | 排气筒出口监测2天,每天3次,监测因子为颗粒物,颗粒物浓度为2.7~2.9mg/m3 | 达标 |
4 | 混合料仓及转运站废气高效湿式除尘器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 | 混合料仓废气、混合料及铺底料转运站落料废气通过全封闭罩收集后引入1台高效湿式除尘器,处理后废气通过1根50m高排气筒排放 | 排气筒出口监测2天,每天3次,监测因子为颗粒物,颗粒物浓度为2.2~2.7mg/m3 | 达标 |
5 | 烧结机头烟气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袋式除尘器+GGH+SCR脱硝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 | 烧结机头烟气(含脱硝加热燃烧器烟气)经“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袋式除尘器+GGH+SCR脱硝”净化系统处理后,通过1根80m高排气筒排放;烟气循环流化床配套的生石灰仓废气、消石灰仓废气、脱硫灰仓废气、石灰消化废气通过密闭罩收集后引入各自单机袋式除尘器,处理后废气送入循环流化床与烧结机头烟气一并经“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袋式除尘器+GGH+SCR脱硝”处理后通过80m高排气筒排放 | 排气筒出口监测2天,每天3次,监测因子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物、二噁英、铅及其化合物,颗粒物浓度为1.7~2.5mg/m3,二氧化硫浓度为3~8mg/m3,氮氧化物浓度为6~24mg/m3,铅及其化合物浓度为3.70×10-3~5.16×10-3mg/m3,氟化物浓度为0.39~0.58mg/m3,二噁英类浓度为0.079~0.21ng-TEQ/m3 | 达标 |
6 | 烧结机尾废气、整粒筛分废气袋式除尘器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 | 烧结机尾卸料废气、环冷机受料及卸料废气、成品矿整粒筛分废气通过全封闭罩收集后引入1台袋式除尘器,处理后废气通过1根40m高排气筒排放 | 排气筒出口监测2天,每天3次,监测因子为颗粒物,颗粒物浓度为2.4~2.8mg/m3 | 达标 |
7 | 成品转运及成品仓废气袋式除尘器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 | 成品转运废气通过全封闭罩收集,成品仓废气通过集气罩收集,上述废气收集后引入1台袋式除尘器,处理后废气通过1根30m高排气筒排放 | 排气筒出口监测2天,每天3次,监测因子为颗粒物,颗粒物浓度为2.4~2.9mg/m3 | 达标 |
8 | 一混、二混进料废气高效湿式除尘器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 | 一次混料机、二次混料机进出口废气通过全封闭罩收集后引入1台高效湿式除尘器,处理后废气通过1根35m高排气筒排放 | 排气筒出口监测2天,每天3次,监测因子为颗粒物,颗粒物浓度为2.6~3.3mg/m3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消音器、独立基础、厂房隔声、弹簧减振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烧结系统燃料破碎机、混料机、单辊破碎机、汽轮机、离合变速器(SHRT机组)等采取厂房隔声的降噪措施,主抽风机采取安装消音器和采取厂房隔声的降噪措施,除尘风机、增压风机、循环风机、鼓风机采取安装消音器并设置独立基础的降噪措施,各泵类采取厂房隔声和独立基础的降噪措施,振筛采取设置弹簧减振与厂房隔声的降噪措施 | 东西南北厂界每天昼 间、夜间各监测1次 ,连续监测2天,厂界噪声昼间值为62.1~64.0dB(A),夜间值为51.5~53.1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一般防渗区:烧结车间、烧结氨水储罐区。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考GB16889执行;②简单防渗区:除一般防渗区之外的区域; | ①烧结车间地面采用P6抗渗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15cm;氨水罐区池体采用P6抗渗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15cm,表面铺设耐酸碱砖;②烧结区道路、配料室等区域地面均已进行硬化;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依托厂区现有暂存间 | 依托厂区现有暂存间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煤气主干管设有紧急切断阀和安全水封;②氨水储罐区围堰,罐区地面及围堰采取防腐防渗措施;罐体设置高低液位报警装置;③在氨水储罐区域及易发生气体泄漏的工艺现场设置可燃、有毒气体监测器;对煤气输送管道涂刷相应识别色;④氨水储罐及其它可能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区域巡视人员配备便携式有毒气体探测器;⑤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修订;⑥加强环境风险和安全的培训与教育;⑦应急专项经费。 | ①煤气主干管设有紧急切断阀和安全水封;②氨水罐区设有围堰,池体采用P6抗渗混凝土浇筑,池体表面铺设耐酸碱砖,各罐体设有高低液位报警装置;③氨水罐区设有有毒气体报警装置,烧结平台设有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煤气输送管道涂刷有铂灰色作为识别色;④氨水罐区、烧结平台等可能发生有毒气体泄露的区域巡检人员配备有便携式有毒气体探测器;⑤已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并将烧结系统纳入应急预案范围;⑥企业已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和安全的培训与教育;⑦企业已设置应急专项经费。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