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隔油池 | / | 化粪池、隔油池 |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近期一部分回用于园区绿化,另一部分由市政环卫安排抽粪车运输至陈贵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不随意外排。待后期马鞍山工业园区周边排水管网和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后,废水排入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 | 达标 |
2 | 沉淀池 | / | 沉淀池、一体化处理设施(调节+沉淀) | 生产废水经一体化设施(调节+沉淀,处理能力:50m3/d)处理后回用于车辆清洗、地面冲洗,不外排。 | 达标 |
3 | 初期雨水沉淀池 | / | 初期雨水沉淀池、回用池 | 初期雨水经收集沉淀后,用泵、管道抽至厂区绿化车内回用于厂区绿化,多余雨水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集气罩、布袋除尘器、喷淋降尘 |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 | 集气罩、脉冲布袋除尘器、喷淋降尘、车间封闭、绿化 | 厂界无组织废气中颗粒物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0.356mg/m3,能满足《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表6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基础减振、厂房隔声、距离衰减、厂区绿化,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厂内绿化工作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和4类区标准 | 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基础减振、厂房隔声、距离衰减、厂区绿化,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厂内绿化工作 | 该项目厂界东侧外1m处昼间最大值为61dB,夜间最大值为48dB,噪声均满足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区标准要求(昼间:70dB、夜间:55dB);厂界南、西、北侧外1m处昼间最大值为54dB,夜间最大值为46dB,噪声均满足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要求(昼间:65dB、夜间:55dB)。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分类处置。生活垃圾暂存于垃圾桶,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食堂垃圾暂存于垃圾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压滤泥饼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物资部门回收;废润滑油、废润滑油桶、含油废抹布均应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做好防渗、围堰措施,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项目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认真落实各类固废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严禁将各类危险废物直接排放或混入生活垃圾中倾倒。 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压滤泥饼集中收集后回用于生产。废润滑油、废油桶等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危废处置单位处置。本项目含油废抹布未分类收集时与生活垃圾混合,交由环卫部门收集后统一清运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生产车间设定1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学校、医院、居住区等敏感目标。 | 本项目生产车间设定1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内,未新建学校、医院、居住区等敏感目标。 | 已落实 |
2 | 建立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报相应的环境监察部门备案,加强演练,严防环境安全事故发生。 | 建设单位已编制完成厂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已报送管理部门备案,备案编号为420281-2024-051-L, 厂区后期也将定期加强演练。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