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和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 | (1)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进入化粪池,员工办公生活废水直接进入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放,尾水排入大冶湖。(2)生产废水来源于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母液、洗料废水、过滤废水和洗涤废水以及检测中心产生的化验废水,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废水通过管道流入研发中心外地下暂存池暂存,定期泵入厂区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污水处理站采用“物化沉淀预处理+二级膜系统+MVR”处理工艺。 | 已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废气处理设施 | 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中排放浓度限值;氨执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表4中排放限值 | (1)有机废气来源于烧结工序,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和颗粒物,烧结产生的有机废气经管道收集+1套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2)含尘废气来源于喷雾干燥工序,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喷雾干燥产生的颗粒物经管道收集+1套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3)酸碱废气来源于1楼检测中心实验检测工序及2楼研发中心磷酸亚锰铁前驱体研发氨水投料工序,主要污染物为氨,酸碱废气经通风橱和集气罩收集后经1套酸液喷淋塔+1套碱液喷淋塔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 | 已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防治设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3类和4类 | 通过选用低噪设备、加装减震垫、设置隔声罩、管道软连接等方式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已监测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处理是在研发中心楼内设置垃圾桶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废包装材料和板框压滤产生的滤渣。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外售物资回收公司;滤渣与厂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铁渣一起外售综合利用。 危险废物包括废润滑油、废油桶、废试剂瓶和废活性炭。废润滑油、废油桶、废试剂瓶和废活性炭经收集后在危废暂存间内暂存,定期交由光大绿色环保固废处置(黄石)有限公司安全处置。 危废暂存间地面进行了防渗处理,危废间四周地面设置有收集沟,危废间入口设置有收集井;入口处设置了危废标识牌,现场设置有相应的管理台账,危废包装外张贴有危废标识。危废转移已实施转移联单制度。 | 生活垃圾处理是在研发中心楼内设置垃圾桶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废包装材料和板框压滤产生的滤渣。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外售物资回收公司;滤渣与厂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铁渣一起外售综合利用。 危险废物包括废润滑油、废油桶、废试剂瓶和废活性炭。废润滑油、废油桶、废试剂瓶和废活性炭经收集后在危废暂存间内暂存,定期交由光大绿色环保固废处置(黄石)有限公司安全处置。 危废暂存间地面进行了防渗处理,危废间四周地面设置有收集沟,危废间入口设置有收集井;入口处设置了危废标识牌,现场设置有相应的管理台账,危废包装外张贴有危废标识。危废转移已实施转移联单制度。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编制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应急预案 | 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应急预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