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 | 不外排 | 变电站站内设置了卫生间、化粪池,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站内卫生间、化粪池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 | 不外排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主变噪声不大于60dB(A);在设备布置上,利用建筑物、墙体阻隔及距离衰减减小噪声的影响。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 在设备招标时,已对主变等高噪音设备提出了噪声限值要求,主变噪声不大于60dB(A)。本工程站内合理布局,主变、配电装置全户内布置,有效利用了建筑物等的阻隔和距离的衰减,降低了厂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本工程变电站四周厂界噪声昼间为39dB(A)~45dB(A),夜间为35dB(A)~38dB(A);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昼间为42dB(A)~43dB(A),夜间为38dB(A)~39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工程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运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废铅蓄电池以及事故状态下废变压器油。变电站内设有垃圾收集箱,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变电站内设计有贮油坑和事故油池,变压器在发生事故时壳体内的油经过贮油坑排入事故油池临时贮存,同时第一时间联系有资质的单位前往现场进行规范处置。替换下的废铅蓄电池拟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20)等要求委托有资质单位运走并进行规范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巡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人员离开时自行清理带走,倾倒至公共垃圾桶或附近集中收集点。报废的铅蓄电池按危险废物处置,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建设单位已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产生废变压器油或废铅蓄电池时,由具备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规范处置。每台主变下方均设置了贮油坑,站内设置了事故油池,均符合相应规范,可确保含油废水全部进入事故油池,在产生废变压器油或含油废水时,由具备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规范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建设及运营单位应建立环保管理和监测制度,确保各项污染因子达到标准要求;制定详细的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事故发生时可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 制定有相关的环保管理和监测制度,各项污染因子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有《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