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配料搅拌、切断工序废气采用集气罩收集,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加热挤出工序废气采用集气罩收集,经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 | 配料搅拌、切断工序颗粒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表2二级标准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加热挤出工序非甲烷总烃、苯乙烯有组织排放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标准》(GB31572- 2015)中表5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及2024年修改单限制要求,非甲烷总烃同时执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中有机化工业去除效率要求;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执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2其他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附录A表A.1中的限值,苯乙烯无组织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二级“新扩改建”标准限值。 | 配料搅拌、切断工序废气采用集气罩收集,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加热挤出工序废气采用集气罩收集,经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 | 配料搅拌、切断工序外排废气中颗粒物最大排放浓度为5.4mg/m3,最大排放速率为0.019kg/h,加热挤出工序外排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为4.25mg/m3,苯乙烯排放浓度未检出.,车间门口非甲烷总烃浓度最大值为1.10mg/m3.车间门窗外1米监测点任意一次非甲烷总烃浓度最大浓度为1.10mg/m3,平均浓度为1.03mg/m3.厂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最大浓度为0.78mg/m3,厂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苯乙烯浓度未检出,厂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颗粒物最大浓度为0.424mg/m3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基础减振、厂房隔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 产噪设备均置于车间内,并采取基础减振、厂房隔声等降噪措施。 | 厂界噪声昼间监测值为62~64dB(A),夜间监测值为50~52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废玻璃纤维毡、下脚料、布袋除尘器收集尘、废布袋分类收集后定期外售;废活性炭暂存于危废间内,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 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中的相关要求,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相关要求。 | 废玻璃纤维毡、下脚料、收集尘和废布袋收集后定期外售;废活性炭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