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择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基础减振措施;新建的泵设置在泵房内进行隔声;热泵机组安装隔声罩、在热泵机组下方安装设备减震器;加强拟建站场站外绿化。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区标准 | 环八转周围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环四联四周均有居民分布,站场设备针对周边居民点分布情况,产噪设备远离居民布设,并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基础减振,泵类等房间布置,采用隔声门窗,热泵机组安装隔声罩、在热泵机组下方安装有设备减震器,站外加强植被绿化等降噪措施。 | 本次验收噪声污染源监测对象为环四联、环八转厂界噪声,于各厂界四周(东、南、西、北)1m处各设置1个监测点。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源头控制:管线采用密闭输送方式,集油管线采用无缝钢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管线试压水及清管废水进入集输系统,最终由联合站采出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注油层,不外排; 管线安装压力监控系统,时刻监控管线压力的变化情况;建立巡检制度,加强管线巡线力度,并定期对管线壁厚进行测量,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更换管道;分区防渗:导热油罐区重点防渗,自动软化水装置区一般防渗,空气源热泵、换热装置等一般防渗。跟踪监测:制定地下水监测计划。 | 源头控制:管线采用密闭输送方式,集油管线采用无缝钢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管线试压水及清管废水进入集输系统,最终经环四联和环二联采出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注油层,不外排; 管线安装有压力监控系统,时刻监控管线压力的变化情况;建立了巡检制度,加强对管线巡线力度,并定期对管线壁厚进行测量;分区防渗:环八转导热油罐采取采用土工膜+抗渗混凝土(重点防渗)措施,防渗结构层的渗透系数小于1.0×10-10cm/s;环八转自动软化水装置区采取基础混凝土防渗(一般防渗)措施,防渗结构层的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环八转空气源热泵、换热装置等区、环四联换热装置区采取普通混凝土地坪简单防渗措施。跟踪监测:制定有地下水监测计划。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环评:施工期桁架跨越露出地面的管线进行拆除,拆除的废旧管线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回收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依托附近居民点和现有场站统一收集后,定期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尽量做到各施工标段土石方平衡,弃土全部回填;施工现场固废全部合理处置,不外排。运行期废导热油收集后送至现有危废暂存点暂存,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转运处置;废软化树脂交由生产厂家现场更换、带走回收处置。 环评批复:落实固废防治措施,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送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处理。土石方全部用于管线回填,不外排。拆除的旧管线和旧设备清理后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规范处置。废旧管道清理产生的废防渗布和光热系统产生的废导热油等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委托有资质单位及时安全处置。 | 环评:施工期拆除的旧管线暂存于作业区废料仓,由第七采油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施工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施工开挖土方全部回填,无弃土;施工现场固废全部合理处置。本项目调试时间较短,期间未产生废导热油,废导热油送往现有危废暂存点暂存,定期委托七厂签订的有资质单位处置;调试期间未产生废软化树脂,废软化树脂拟由厂家进行更换并回收处置。 环评批复:施工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运往环县指定地点处置;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管线回填,无弃土弃方;拆除的旧设备由七厂回收利用,拆除的旧管线暂存于作业区废料仓,由第七采油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废旧管道清理产生的废防渗布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本项目调试时间较短,期间未产生废导热油、废软化树脂,废导热油送往现有危废暂存点暂存,定期委托七厂签订的有资质单位处置;废软化树脂拟由厂家进行更换并回收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环评: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及时平整,撒播草籽、植被恢复;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土石方堆放点采取土工布围栏等措施;恢复植被、临时占地补偿。管线穿跨越冲沟提高管线等级,水工保护、护坡等。 环评批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控制施工作业带范围,不得随意扩大施工面积。施工时分层开挖、分层回填,表层熟土单独堆放,并做好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用于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和熟土回填、土地复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禁止随意破坏植被。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采取平整土地、及时播撒适地草籽进行植被恢复等措施。 | 环评:管沟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及时平整,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用的草地撒播草籽、植被恢复,临时占用的耕地恢复耕作;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土石方堆放点采取土工布围栏等措施;对临时占地进行了补偿,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用的草地撒播草籽、植被恢复,临时占用的耕地恢复耕作;管线穿跨越冲沟依托现有桁架,加装保护套管,并对桁架两端采取水工保护、护坡等措施。 环评批复:施工过程通过制定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了施工作业带,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管沟分层开挖、分层回填,表层熟土单独堆放,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土石方堆放点采取土工布围栏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及时平整,草地撒播本土草籽,进行植被恢复,临时占用的耕地恢复耕作。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环评:管线压力监控系统;管线穿跨越冲沟段增加管线壁厚或加装保护套管;穿跨越点两端设置警示牌、标志桩等,根据冲沟水文情况,在跨越处下游设置拦油桩,并在跨越点周边配备拦油网等应急物资;根据现有风险应急预定期组织演练,防止管线泄漏等风险事故发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环评批复:管线不得跨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同时应绕避并尽量远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线穿跨越河流、冲沟时应加厚管壁并加大管道埋深,穿越段设置套管,必要时在管线穿跨越处下游设置拦油桩,周边配备拦油网、吸油等应急物资。强化运营期管道日常巡检、维护,加强穿跨越段管线及水源地附近管线的巡检力度及腐蚀性检测频率。本工程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纳入第七采油厂当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排查事故隐患,组织应急演练,防止事故发生。 | 环评:管线设置有压力监控系统;管线穿跨越冲沟依托现有桁架,加装保护套管,并对穿跨越点两端设置警示牌、标志桩等;七厂在穿跨越点周围配备有拦油桩、拦油网等应急物资,并按照现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环评批复:本次涉及的2条管线未穿跨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并且避让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线穿跨越冲沟依托现有桁架,加装保护套管,并对穿跨越点两端设置警示牌、标志桩等;七厂在穿跨越点周围配备有拦油桩、拦油网等应急物资,并按照现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第七采油厂制定有管线巡检制度,对管道进行日常巡检、维护,强化对穿跨越段管线的巡检力度及腐蚀性检测频率。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