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低噪声低压电抗器 | 位于G312 国道及其两侧35m 范围内,500kV 上党变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 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4 类标准,此范围外500kV 上 党变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 类标准。位于G312 国道及其两侧35m 范围、S265 镇荣公路及其两侧35m 范围内, 500kV 上党变及其周围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4a 类标准,此范围外500kV 上党变及其周围声环境保护目标 处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 低噪声低压电抗器 | 上党500kV 变电站四周厂界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7dB(A)~53dB(A),夜间噪 声监测值为44dB(A)~48dB(A),所有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GB12348-2008)中的2 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上党500kV 变电站周围声环境保护目标处昼间噪声监测值为 46dB(A)~55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43dB(A)~46dB(A),所有测值均满足《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 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和4a 类标准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本工程线路将跨越镇江市巢皇山生态公益 林一级管控区,线路不在一级管控区内进行 任何施工作业,采用一档跨越方式,不允许 在一级管控区内立塔; 2、本工程线路穿越空青山生态公益林二级管 控区及高丽山生态公益林二级管控区,涉及 塔基周围林木砍伐及移植;可以移植的林木 尽量进行移植,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对部分 砍伐的林木按照“伐一补一”的原则进行补 偿; 3、本工程线路尽量不在二级管控区内设置材 料场、堆料场及弃渣场,减少对林木的砍伐, 以降低对周围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4、本工程线路位于山地的路径长度约为 8.8km,塔基施工时应采用掏挖基础,同时配 合高低柱基础及长短腿杆塔,可有效降低土 石方量,较少的基础施工可降低对周围生态 环境的影响;5、本工程位于生态公益林线路,线路塔基选 址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地形 进行遮蔽,减少对景观的影响;为了与周围 景观相协调,可以改换塔体颜色,塔体颜色 可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减小反光率和与周 围景观背景的对比程度;施工结束后及时进 行恢复,降低对周围景观的影响; 6、塔基定位时尽可能少占用耕地。施工过程 中的临时堆土堆放在田埂或田头边坡上,不 得覆压征用范围外的农田;将表层熟土和生 土分开堆放,以利于施工后农田的复耕; 7、线路经过成片林地时,将采用高跨越方式, 减少林木砍伐,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 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控制在8.5m 以上,对 少量无法避免的经济作物砍伐按政策进行赔 偿; 8、施工期采取挡土墙、护坡、护面、排水沟 等防护措施,剥离的表土和开挖出的土石方 堆放时进行档护,将剥离表土装入编织袋。 | 1、本项目线路路径未变,环评阶段对照《省 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 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 号)判定 线路与巢皇山生态公益林位置关系,验收阶 段对照《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 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 号) 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镇江市丹徒区 2023 年度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方案的复 函》(苏自然资函〔2024〕42 号)判定线路 与巢凰山生态公益林位置关系,巢凰山生态 公益林管控范围扩大,进一步核实了线路与 其位置关系、在其中立塔数量; 2、对照《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 号)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句容市2023 年度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方案的复函》 (苏自然资函〔2023〕796 号),本项目线 路穿越空青山生态公益林及高丽山生态公 益林时,已尽量对可移植的林木进行移植, 减少了对林木的砍伐,对部分砍伐的林木按 照“伐一补一”的原则进行了补偿; 3、本项目线路未在管控区内设置材料场、 堆料场及弃渣场,减少了对林木的砍伐,降 低了对周围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4、本项目线路位于山地的塔基施工时采用 了掏挖基础,同时配合高低柱基础及长短腿 杆塔,有效降低了土石方量,减少了基础施 工,降低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5、本项目位于生态公益林的线路,塔基选 址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已尽量利用地 形进行遮蔽,减少了对景观的影响;塔体颜 色按照管理部门要求,减小了反光率和与周 围景观背景的对比程度,与周围景观相协 调;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恢复,降低了对 周围景观的影响; 6、塔基定位时已尽可能少占用耕地。施工 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堆放在田埂或田头边坡 上,未覆压征用范围外的农田;表层熟土和 生土分开堆放; 7、线路经过成片林地时,采用了高跨越方式,减少了林木砍伐,导线与树木(考虑自 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控制在8.5m 以上,对少量无法避免的经济作物砍伐按政 策进行了赔偿; 8、施工期采取挡土墙、护坡、护面、排水 沟等防护措施,剥离的表土和开挖出的土石 方堆放时进行了档护,并将剥离表土装入编 织袋。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变电站内设置污油排蓄系统,设置事故集油池,变压器下铺设一卵石层,四周 设有排油槽并与集油池相连。变压器排 油或检修时,所有的油水混合物将渗过 卵石层并通过排油槽到达集油池,在此 过程卵石层起到冷却油的作用,不易发 生火灾,事故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 理。 | 上党500kV 变电站前期已设置了油排蓄系统和事 故油池,主变压器和低压电抗器下设置了事故油 坑,并铺设了卵石层,四周设有排油槽与事故油 池相连。自调试期至今未对主变压器进行排油检 修,后续一旦发生事故,事故油及事故油污水经 事故油坑收集后,通过排油管道排入事故油池, 事故油回收处理,事故油污水交由有相应资质的 单位处理处置,不外排。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