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水解+氧化+沉淀” |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 “隔油隔渣+气浮+生化+混凝沉淀” | 综合废水:排放口WS-00458监测指标为pH、CODCr、BOD5、氨氮、表面活性剂、石油类、挥发分、总磷、SS、甲苯,监测频次:处理前4次/天,处理后4次/天,监测两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1)t1)合成实验室产生的原料反应废气、研发废气(甲苯原料挥发)经冷凝回收后,未冷凝的废气经废气收集设施收集,收集后通过二级活性炭吸附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通过排气筒G1(15m)引至楼顶排放。 2)t2)常规实验室产生的原料反应废气、研发废气(甲苯原料挥发)经冷凝回收后,未冷凝的废气经废气收集设施收集,收集后通过二级活性炭吸附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通过排气筒G2(15m)引至楼顶排放。 | 常规实验室产生的非甲烷总烃、苯系物达到《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表1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和表3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臭气浓度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表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的二级新扩改建标准和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甲醇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4)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限值达到《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表3 厂区内VOCs 无组织排放限值。 | 1)合成实验室未建设完成,不纳入本次验收。 3)t2)常规实验室产生的原料反应废气、研发废气(甲苯原料挥发)经冷凝回收后,未冷凝的废气经废气收集设施收集,收集后通过二级活性炭吸附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通过排气筒FQ-19071(15m)引至楼顶排放。 | 常规实验室:项目进行常规实验过程会产生废气,污染因子主要为非甲烷总烃、苯系物、臭气浓度、甲醇。本项目原料反应废气、研发废气(甲苯原料挥发)经冷凝回收后,未冷凝的废气及常规实验其他废气经废气收集设施收集,收集后通过二级活性炭吸附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通过排气筒FQ-19071(15m)引至楼顶排放。 鉴于上述情况,于项目排气筒FQ-19071(◎1)设废气监测点,监测指标为非甲烷总烃,苯系物,甲醇,臭气浓度,监测频次为:处理前3次/天,处理后3次/天,监测2天。 同时,于项目外围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测点○1-4,监测指标为甲醇、臭气浓度,其中○1为项目上风向,○2-4为项目下风向,各点监测频次为3次/天,监测2天。 于厂区内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测点○5,监测指标为非甲烷总烃,监测频次为3次/天,监测2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优化厂区布局,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等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 项目选用了同类设备中较低噪的型号,加强了设备保养,规范了员工的操作规程,没有在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生产作业。 | 项目的噪声主要为生产设备噪声。设噪声监测点▲1项目东面地面,▲2项目南面地面,▲3项目西面地面,▲4项目北面地面。监测指标为Leq,监测为1次/天,监测两天。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