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防洪及雨污分流系统 | / | 南侧设置有截洪沟,采用矩形断面形式,截洪沟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根据地形实际情况,截洪沟各段顺接,截洪沟根据实际运营情况扩建 | / | 达标 |
2 | 淋溶液收集与倒排系统 | / | 本工程场底渗沥液导流材料选用天然卵石,厚度300mm;而边坡渗沥液导流选用5.0mm厚土工复合排水网。反滤层采用200g/m2的土工滤网, 渗沥液导排系统由渗沥液盲沟以及盲沟中的HDPE穿孔管和级配碎石组成。 渗沥液导排盲沟根据库区汇水面积及地形布置。本工程在库区内布置一条导排盲沟,渗沥液导排盲沟坡度不小于1%,盲沟内铺设dn250HDPE穿孔管,并回填级配碎石,最终由有200g/m2土工滤网包裹。渗沥液依靠地形高差自流进入集液池。场外为HDPE无孔管。在渗沥液导排盲沟与拦渣坝相交处,设置渗沥液导排阀门井,方便控制库区内渗沥液导排。建设有集液池,集液池容量为360m3,集液池渗沥液定期抽水经洒水车回喷到填埋区的废渣堆体上,不外排 | / | 达标 |
3 | 化粪池 | / | 设有化粪池,容积5m³,生活污水定期用吸污车拉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洒水车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消纳场配置洒水车,定期喷洒灰渣面使灰面保持一定水分,以降低填埋作业的污染的程度 | 根据验收监测结果,本项目监测期间厂界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达标 |
2 | 洗车台及沉淀池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运输车辆从消纳场作业区卸渣后返回运输道路前进行冲洗,可有效地抑制扬尘产生 | 根据验收监测结果,本项目监测期间厂界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加强维护管理,严禁超速、超负 荷运行,使其处于良好运行工况。 同时,项目夜间不进行填理作业 昼间作业应避开居民休息时间 以防止作业过程噪声的扰民问 题,尽可能地优化作业时间,以 便缩短噪声污染的时间,减小噪 声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限值要求 | 加强维护管理,严禁超速、超负 荷运行,使其处于良好运行工况。 同时,项目夜间不进行填理作业 昼间作业应避开居民休息时间 以防止作业过程噪声的扰民问 题,尽可能地优化作业时间,以 便缩短噪声污染的时间,减小噪 声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 厂界噪声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设置3座监测井,消纳场区上游设置1眼本底监测井, 垂直消纳场地下水走向的一侧设置1眼污染扩散监测井 消纳场下游设置1眼污染物监测井 | 共设置5座监测井,消纳场区上游设置1眼本底监测井,垂直消纳场地下水走向的一侧设置2眼污染扩散监测井,消纳场下游设置2眼污染物监测井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2、本项目调节池、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定期清理运至消纳区填埋 | 1、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2、本项目调节池、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定期清理运至消纳区填埋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根据项目地勘情况,该场址天然基础层的渗透系数大于1×10-7cm/s,场址区域内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项目使用HDPE膜复合防渗系统,消纳场底防渗结构从下至上依次 为:基础层、无纺长丝土工布、膨润土防水毯GCL、1.5mm厚的HDPE膜、无纺长丝土工布、卵石导流层。坝体边坡防渗结构由下到上依次为:无纺长丝土工布、膨润土防水毯GCL、1.5mm厚的HDPE双糙面防渗膜、无纺长丝土工布以及袋装砂土 | 根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的有关规定,填埋库区需要设置防渗系统。本工程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防渗系统采用单层衬里水平防渗。单层衬里结构的层次从上至下为: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膜上保护层、膜防渗层、膜下保护层、基础层。 场底:场底衬层结构如下(从上至下): (1)200g/m2土工滤网一层 (2)300mm厚碎石导流层一层(粒径为20~60mm) (3)800g/m2的无纺土工布一层 (4)1.5mm厚HDPE膜(光面)一层 (5)600g/m2的无纺土工布一层 (6)压实基础 边坡:在边坡上由于坡度较大,渗沥液导排较快,且卵石层较难在边坡 上固定,因此边坡上的衬层结构与场底略有差别。边坡衬层结构如下(从上至下): (1)袋装土保护层 (2)5mm土工复合排水网 (3)800g/m2的无纺土工布一层 (4)1.5mm厚HDPE土工膜一层(双糙面) (5)600g/m2的无纺土工布一层 (6)压实基础 卸车平台: (1)800g/m2的无纺土工布一层 (2)1.5mm厚HDPE膜(光面)一层 (3)600g/m2的无纺土工布一层 (4)压实基础;集液池:本工程集液池采用柔性膜防渗结构,与填埋区防渗结构一致。集液池防渗结构: (1)主防渗层:1.5mm厚光面HDPE土工膜 (3)膜下保护层:600g/㎡无纺土工布 (3)基础层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