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采出水沉淀池 | 井场采出水水质满足《府谷县宏海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煤层气采出水及返排液处理项目(采出水处理线)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中的进水水质要求 | 建设1座3000方的采出水沉淀池 | 井场采出水水质满足《府谷县宏海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煤层气采出水及返排液处理项目(采出水处理线)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中的进水水质要求。 | 达标 |
2 | 撬装含油污水处理设施 | 井场采出水水质满足《府谷县宏海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煤层气采出水及返排液处理项目(采出水处理线)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中的进水水质要求 | 1座撬装含油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1m3/h,具备破乳化、油水分离和清洗的功能 | 满足《府谷县宏海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煤层气采出水及返排液处理项目(采出水处理线)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中的进水水质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火炬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各个井场及集气站设置1座火炬 | 集气站厂界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4.0mg/m3。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设有减振基础、采用消声措施;设备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采用柔性连接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设有减振基础、采用消声措施;设备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采用柔性连接 | 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环评及批复内容: ①采气井: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体系,对与地下水关系密切的产水量、动液面深度等参数进行长期监测;当产水量、动液面参数发生较大波动,尤其是产水量发生明显增大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可能联通奥陶系岩溶水时应及时采取停产、回灌封孔等处置措施。 ②集气站:集气站内进站分离器、脱水装置产生的污水由管道收集经隔油池进行油水分离后进入站内的污水回收池,污水池废油定期清理,送站内危废暂存装置储存。集气站分离器污水、脱水装置产生的污水由管道输送至府谷县污水处理厂处置。为防止集气站内机油泄漏后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应将各集气站地面进行硬化,并修建集流沟槽和集流坑,以便在一旦发生机油等泄漏后,进行收集,统一处理。 ③采出水处理站:煤层水经管道输送至采出水池收集沉淀后由管道输送至府谷县污水处理厂处置。为防止或减小事故工况下,污水下渗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一方面要增强污水处理池的防渗效果,定期检验污水池渗漏情况,如发现渗漏量超过临界指标,应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采出水的管理,禁止采出水直接外排。 环评变动分析报告:其他与环评一致,其中煤层水经管道输送至采出水池收集沉淀后由管道输送至府谷县宏海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煤层气采出水及返排液处理站处理。 | ①集气站内分离器、脱水装置产生的污水由管道收集经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及隔油池进行油水分离后进入站内污水回收池,污水池废油定期清理,送保8-3井场危废贮存点储存。集气站分离器污水、脱水装置产生的污水经含油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由管道输送至府谷县宏海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煤层气采出水及返排液处理站处理。 集气站地面进行了硬化,并修建有集流坑。污水池及隔油池均采取了防渗措施。 ②煤层水经管道输送至采出水池收集沉淀后由管道输送至府谷县宏海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煤层气采出水及返排液处理站处理。污水池结构主要由3:7灰土放坡开挖回填夯实构成,为防止采出水进入地下水系统,在池底及池壁铺设有1.5mm厚的防渗布一层,防渗布上下两层为长丝无纺土工布。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环评及批复内容: ①采出水污泥:估算每年约产生20t/a污泥,其主要成分为煤粉,为一般固废,经板式压滤机压滤后送府谷县东山发电厂处置。 ②废油:本项目隔油池污油产生量约为2t/a,机修废机油产生量为0.5t/a,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油属于危险废物(HW08)。评价要求在集气站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在站内设专门区域放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桶收集废油,区域搭防雨篷、地面作防渗处理。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环评变动分析报告内容:①采出水污泥:交由陕西陕西韦序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处置。 ②废油:在保8-3井场设置有危废贮存点,地面已进行了防渗处理,定期交榆林建勋卓越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处置。 | ①本项目采出水污泥产生量约为0.04t/d(14.6t/a),建设单位与陕西陕西韦序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公司签订了处理污泥的协议。由陕西韦序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公司定期对采出水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后交榆林昌荣华城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用以制砖。 ②.保8-3井场设置有危废贮存点,地面已进行了防渗处理,定期交榆林建勋卓越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站场绿化美化工作,在站场四周设置绿化防护林带 | 井场周围种植有柏树等植被。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产生的环境风险主要是集气站、采集管线煤层气泄漏事故。井场、集气站实行标准化和封闭化管理。管线外部采取防腐涂层,内壁可采用涂层或定期加注缓蚀防腐剂,金属管道采用电极保护。输气管道通过的地区,应按照沿线居民户数和(或)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四个地区等级,并依据地区等级做出相应的管道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在输气管线上设置截断阀,集气系统设置泄压放空阀,并定期检查,以保证事故时启动灵敏,减少事故释放量。在输气管线敷设线路沿线地表设置永久性标志,以提醒人群避免在管线两侧50m内建设大型工程以及取土、打井和种植根深植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输气管线沿线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禁止私接管线输气,以避免造成输气管线破坏、导致污染事件。集气站内属防火防爆区域,应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所用电器设备和照明符合防火要求,并配备充足消防器材和设施。 | (1)井场、集气站实行标准化和封闭化管理。 (2)管线外部采取防腐涂层,内壁可采用涂层或定期加注缓蚀防腐剂,金属管道采用电极保护。 (3)本项目输气管线长度为1.3km,布设在井区与集气站之间,输气管线周围不涉及敏感点,集气站进站和出站管线各设置了1个截止阀,进站设置放空阀1个。 (4)定期检查,以保证事故时启动灵敏,减少事故释放量。 (5)在输气管线敷设线路沿线地表设置了永久性标志。 (6)集气站内属防火防爆区域,设置有禁火标志,所用电器设备和照明符合防火要求,并配备有充足消防器材和设施。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