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 | / |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废气排气筒P1 | 《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卸粮初清废气经1#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15米排气筒P1排放 | 项目废气排气筒P1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浓度值为4.8mg/m3,满足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重点控制区标准;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速率为0.015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 | 达标 |
2 | 废气排气筒P2 | 《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投料粉尘经2#、3#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15米排气筒P2、P3排放 | 项目废气排气筒P2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浓度值为4.5mg/m3,满足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重点控制区标准;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速率为4.7×10-3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 | 达标 |
3 | 废气排气筒P3 | 《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投料粉尘经2#、3#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15米排气筒P2、P3排放 | 项目废气排气筒P3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浓度值为4.9mg/m3,满足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重点控制区标准;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速率为4.3×10-3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 | 达标 |
4 | 废气排气筒P4 | 《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粉碎废气经4#、5#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15米排气筒P4、P5排放 | 项目废气排气筒P4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浓度值为5.1mg/m3,满足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重点控制区标准;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速率为0.013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 | 达标 |
5 | 废气排气筒P5 | 《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粉碎废气经4#、5#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15米排气筒P4、P5排放 | 项目废气排气筒P5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浓度值为5.0mg/m3,满足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重点控制区标准;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速率为0.013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 | 达标 |
6 | 废气排气筒P6 | 《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配料、混合、制粒、冷却、入仓废气经6#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20米排气筒P6排放 | 项目废气排气筒P6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浓度值为4.7mg/m3,满足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重点控制区标准;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速率为3.0×10-3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 | 达标 |
7 | 废气排气筒P8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7/ 2374—2018)、《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1-2017) | 生物质燃料经低氮燃烧后废气经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器+SNCR脱硝处理后由30m排气筒P8排放 | 项目废气排气筒P8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折算浓度值为2.6mg/m3、最大速率为0.014kg/h,有组织排放NOx最大折算浓度值为20mg/m3、最大速率为0.11kg/h,有组织排放SO2、汞及其化合物未检出,排放浓度满足山东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7/ 2374—2018)表2中重点控制区标准要求;有组织氨最大排放浓度值为1.90g/m3、最大速率为0.012kg/h,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1-2017)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厂界噪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 ①在满足工艺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功率小,噪声低的设备; ②振动较大的设备采用单独基础,在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减震、隔音措施; ③在车间设备布置时考虑地形、声源方向性和车间噪声强弱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以求进一步降低厂界噪声; ④主要的降噪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不合要求的要及时更换,防止机械噪声的升高。 | 项目厂界昼间噪声监测值50~55dB(A)、夜间噪声监测值41~46dB(A),噪声监测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 | 达标 |
2 | 保护目标处噪声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 项目周边声环境保护目标昼间噪声监测值51~ 52dB(A)、夜间噪声监测值42~44dB(A),噪声监测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要求。 | 项目厂区西侧2米处有蒲家埠村,距离较近,本项目高噪声设备远离保护目标布置,减轻项目运行过程中噪声对蒲家埠村居民的影响。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对垃圾收集站、化粪池等有可能引起废水下渗的环节进行防渗处理,不得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 | 已对垃圾收集站、化粪池等有可能引起废水下渗的环节进行防渗处理,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初清、投料工序产生的杂物及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统一处理。粉碎及混料工序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回用于生产;废包装材料、锅炉灰渣、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外售综合利用;废离子树脂由厂家回收。项目产生固废不得造成二次污染,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中相关要求。 | 项目生活垃圾、初清、投料工序产生的杂物及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环卫部门清运,粉碎及混料工序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回用于生产;废包装材、锅炉灰渣、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外售综合利用;废离子树脂由厂家回收,厂区内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要求建设一般固废暂存处,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详尽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发生事故和污染危害。建设单位对环保设施和项目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健全内部管理责任制度,严 | 已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的实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对环保设施和项目开展了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健全了内部管理责任制度,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保设施。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