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油池、化粪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限值 | 隔油池、化粪池 | 验收监测期间,对本项目W1废水总排口进行验收监测,废水经预处理后,pH范围值为:7.5~7.8,其余项目排放浓度日均最大值分别为:悬浮物为24mg/L,五日生化需氧量为9.4mg/L,化学需氧量为48mg/L,氨氮为5.62mg/L,总磷为0.53mg/L,动植物油为0.08mg/L。结果表明废水总排口各监测因子日均排放浓度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UV光解+活性炭吸附处理+15米排气筒 |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天津标准》(DB12/524-2020) | UV光解+活性炭吸附处理+15米排气筒 | 验收监测期间,A2有组织废气排气筒DA018监测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为28.1mg/m3,A3有组织废气排气筒DA017监测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为20.5mg/m3,A4有组织废气排气筒DA016监测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为28.1mg/m3,A5有组织废气排气筒DA015监测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为27.6mg/m3,A6有组织废气排气筒DA014监测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为27.2mg/m3,A7有组织废气排气筒DA013监测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为58.6mg/m3,A8有组织废气排气筒DA012监测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为42.5mg/m3,A9有组织废气排气筒DA011监测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为54.5mg/m3,A10有组织废气排气筒DA010监测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最大浓度为59.4mg/m3,均符合《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20)表1中的排放限值要求 | 达标 |
2 | 布袋除尘、自带高效收尘回用装置 |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中表6标准 | 布袋除尘、自带高效收尘回用装置 | 验收监测期间,厂界下风向无组织废气颗粒物最大浓度为0.435mg/m3、非甲烷总烃最大浓度为1.66mg/m3,均符合《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标准限值要求;厂区内无组织废气非甲烷总烃最大浓度为1.98mg/m3,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利用建筑物自然隔声,其中风机设消声器、橡胶减震垫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的3类标准 | 利用建筑物自然隔声,其中风机设消声器、橡胶减震垫 | 验收监测期间,对项目厂界噪声连续两天现场监测,其厂界昼间噪声在50~57dB(A)之间,夜间噪声在43~47dB(A)之间,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的3类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强化工业固废的管理。按环评文件要求对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置。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手续,定期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 建设单位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强化工业固废的管理。按环评文件要求对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置。产生的危险废物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手续,定期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防范措施,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及项目安全生产检查,以及生产、环保设施的日常运维管理,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加强对项目附近学校、集中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的环境保护,防止因环保诉求而引发矛盾,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 建设单位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防范措施,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及项目安全生产检查,以及生产、环保设施的日常运维管理,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并按照要求加强对项目附近学校、集中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的环境保护,防止因环保诉求而引发矛盾,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