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依托污水处理站 |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标准限值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中三级标准限值 | 依托厂内污水处理站 | 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4次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车间工艺废气除尘设施 |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 ) 中表5中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 车间投料废气、干燥废气、切粒废气均经各自除尘器处理 | 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2 | 依托1#导热油炉处理设施 | 烟气黑度小于1级,颗粒物、二氧化硫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排放限值要求;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昌吉州进一步加强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方案》“冬病夏治”浓度限值要求;NMHC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 ) 中表5中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 实际依托1#导热油炉,导热油炉采用低氮燃烧器 | 连续监测2天,每天3次 | 达标 |
3 | 厂界无组织废气污染治理措施 | 厂界外无组织排放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氯化氢、苯、甲苯最大排放浓度均符合《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 )表9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硫化氢、氨、臭气浓度最大排放浓度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新改扩建标准。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表A.1特别排放限值(1h平均浓度值)要求 | 落实了环评及批复的无组织废气污染治理措施 | 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4次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功能区限值 | 落实了各项声环境保护措施,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震、消声、厂区绿化等降噪措施 | 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分区防渗措施,强化重点污染防治区防渗措施,做好企业自行监测,加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监测,如发现防渗功能下降应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处理,严防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 严格落实分区防渗措施,企业按排污许可证及自行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开展地下水和土壤的自行监测。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做好固体废物收集、贮存、 综合利用和处置(理)工作。蒸俺残渣、废导热油等危险废物, 交由具备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危险废物的收 集、贮存、运输等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2025-2012 )等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一般工业固体 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 )要求处置;生活 垃圾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 落实了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 本项目危险废物分类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代替GB 18597—2001))、《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 )、《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等要求,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安全处置,与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公司)签订处置合同;生活垃圾与一般固体废物统一拉运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和应急防范。严格落实《报告书》 中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订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并加强管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和备案等 工作。加大环境风险日常排查力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落实了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完善了的企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事故环境风险应急演练,配备了必要设备,强化了环境风险监测和监控力度,对事故隐患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新建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间距,设置了环状消防通道;工艺装置设置连锁、报警及自动控制系统;设置防雷、防静电、防爆、消防等设施;罐区设围堰、防火堤、排水沟、事故废水废液收集系统,定期检验维护储罐;依托厂内现有事故水池收集事故废水,送入厂内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根据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