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初期雨水收集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表1中B等级要求 | 已建设 | 已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一车间产生的粉尘和有机废气收集后通过1套布袋除尘、乳化液喷淋+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和1套乳化液喷淋+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15米高排气筒排放;二车间产生的有机废气和三车间产生的废气收集后通过1套乳化液喷淋+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15米高排气筒排放 |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 32/3151-20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 | 已建设 | 已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采用低噪声设备、增设减振垫、合理布局、噪声设备安装在车间内,利用厂区内现有的建筑物、绿化带等进行隔声降噪;同时企业加强管理,加强设备的维修与日常保养,使之正常运转,定期进行检修。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 已建设 | 已监测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实现固体废物零排放。除尘灰厂内回用、废包装袋由供应厂家回收利用;滤沉渣、废活性炭及其吸附物等须按危险废物处置的要求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实施转移前须向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报批转移手续。厂内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贮存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有关要求,委托处置应加强对运输过程及处置单位的跟踪检查。 吸附废气污染物的活性炭应建立使用及更换的台账,记录使用量及跟换时间 | 本项目固废主要包括职工生活垃圾、废包装袋、废铁桶、除尘灰、滤渣、沉渣、废活性炭、废乳化液和在线仪废液。其中职工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回用于生产;废包装袋、废铁桶中沾染油漆的收集后委托凌霞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处置,其余外售处置;滤渣、沉渣、喷淋废液和在线仪废液收集后委托凌霞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处置;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产生的废活性炭收集后委托凌霞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和江苏恒源活性炭有限公司处置。本项目固废均能得到妥善处置,严格做到不外排。危废仓库设置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固危废管理要求。同时加强了对危废运输过程及处置单位的跟踪检查。 企业已建立废气处理装置的使用台账,并记录活性炭、喷淋液的更换量和时间。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营运期的环境管理,全厂必须落实环评报告风险评价篇章中的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防止生产过程、化学品储运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事故发生。 | 已按照环评报告风险评价篇章中的要求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落实各项事故防范和减缓措施,防止生产过程、化学品储运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事故的发生。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