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施工人员可就近租用附近民房,生活污水可利用当地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站内化粪池进行处理。 ②施工场地内设置沉淀池,生产废水集中收集并经沉淀后用于冲洗车辆和喷洒路面,不外排。 | 已落实。 ①经查阅相关资料,项目施工人员均租住附近居民楼房,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到当地污水处理系统。 ②经查阅,施工区内设置了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上清液已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和喷淋,未外排。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统一清运至地方环卫部门指定的位置。 ②对建筑垃圾分类后回收利用,对于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按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处理、处置,将建筑垃圾清运至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消纳场所,不得随意丢弃倾倒、抛洒或堆放,不得将建筑垃圾直接排入水体或下水道,不得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混合排放或回填,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渣土清运车辆应做到车身全封闭,对车轮及车身进行彻底冲洗,确保车辆不带泥上路。清运车辆通行线路应避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环境敏感区。 | 已落实。 ①经调查,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施工单位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 ②经调查,施工单位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对于可利用的进行回收利用,对于无价值的废弃物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运到当地的消纳场所,未发现乱扔、丢弃建筑垃圾现象。 ③经调查,施工单位严格管理渣土清运车辆,车辆进行全封闭措施,并对车辆进行彻底冲洗,车辆未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单位合理规划车辆运输路线,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区。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加强管理,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防止乱堆乱弃影响周边环境;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原地貌。 ②施工场地布置在站区范围内,减小对站外环境影响;优化施工布置,尽量减少对现有绿化和硬化地面的破坏。 ③变电站区基础施工时设置沉沙池和临时排水沟;施工挖方集中堆放,对临时堆土采取覆盖的防护措施;对施工材料场地采取临时铺盖措施,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 | 已落实。 ①经调查,施工单位严格进行管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妥善处理,未影响周边环境;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及时进行地貌恢复。 ②本项目为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施工场地均在站区范围内,未对站外环境产生影响。施工单位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减少对站内现有绿化和硬化地面的破坏。 ③根据施工资料可知,施工单位在变电站区修筑沉淀池,生产废水经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施工单位将基础开挖的挖方集中堆放,并采取遮盖等措施;施工单位对材料堆场采取遮盖措施,并施工结束后进行水泥硬化和植被恢复措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80MVA整体式主变最大含油量可达到60t,已建事故油池不满足本期主变事故排油要求,本期在原事故油池边上新建1座有效贮油量为27t(31.0m3)的事故油池,串联至原事故油池,3#主变事故排油接入新建事故油池,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 | 变电站建设了一座有效容积为31m3的事故油池串联至前期已建一座有效容积为45m3事故油池,变压器事故或维修时产生的废油通过排油管道排至事故油池中储存。建设单位定期组织危废处置招投标,并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危废处置协议,变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废变压器油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截止本次验收调查,变电站未产生废变压器油。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