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二氧化氯消毒装置一套+三级化粪池一套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 建设完成 | 4次/天,2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消毒+除臭剂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 据建设单位确认,项目服务对象仅针对猫、狗,不接收传染性温病动物,并且采用电热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对诊疗过程中使用的器皿、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医院安装有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加强管理工作,并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间、污水处理设施、宠物笼舍、其他各科室进行消毒处理并喷洒生物除臭剂。 | 正常监测 | 达标 |
2 | 风机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 产生的恶臭等气体较少,在通风排气口安装活性炭吸附措施(不设排气筒),减少恶臭污染。项目在各住院部、手术室、危废间等产异味房间设有气味收集口,将废气统一抽至总风管,由一台总风机带动废气,废气经风机抽至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排放。 | 正常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降噪设备+减振措施 |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采用建筑隔声、基础减振、并定期检修、加强管理等 | 正常监测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危废间进行防腐防渗建设 | 医废危废暂存间、废水消毒装置:污染防渗分区为“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为“达到等效黏土防渗层M≧6.0m,K≤10-10cm/s的要求”已采取防渗混凝土+硬质地板砖措施;除重点防渗区外的区域为“一般防渗区”,防渗要求为达到等效黏土防渗层M≧1.5m,K≤10-7cm/s的要求,已采取防渗混凝土+硬质地板砖措施。本项目位于一层。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项目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项目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由环卫工人定期清理 | 宠物粪便、美容废物、废猫砂经过喷洒消毒剂后,与生活垃圾统一堆存放于有盖垃圾箱内,由海口市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宠物尸体暂存于项目医废危废暂存间的冰箱内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废紫外线灯管、污泥、废活性炭)暂存于医废危废暂存间的医疗废物收集桶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医疗废水处理设施的风险防范措施 | A、建设单位必须防止污水事故性外排。安排专人定期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进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严防污水事故性排放。一旦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时,立即通知科室停止用水,减少废水产生量,同时切断消毒设施和污水管网的接口,防止医疗废水未经消毒处理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B、要求加强项目医疗废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内的药剂。 | 已落实 |
2 | 化学品管理 | 对于化学品的购买、储存、保管、使用等需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管理。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其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并定期监测库存。 | 已落实 |
3 | 传染病、疫情等卫生风险措施 | 做好医院内部消毒、杀虫、灭鼠工作;对于患病宠物和可疑患病宠物应加强管理。要进行房舍隔离,严密消毒(用具、饲料、粪便等)。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一旦发现宠物传染病或疑是宠物疫情的,及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不得接收患传染病或疫情的宠物。注意房间通风换气,每晚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同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 已落实 |
4 | 其它 | A、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B、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报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美兰分局备案,建立健全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一旦发生事故,要做到快速、高效、安全处置。 C、医疗废物转运过程中由于盛装容器破损、车辆密封不严或者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渗漏和遗撒,可能造成传染性病菌的传播和蔓延。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向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报告,封锁现场,并采取严密的清理和消毒措施。此外,应加强对转运过程中的操作人员和司乘人员加强防护知识和安全教育,配备必要的防护工具,如防护服和消毒剂等。加强和完善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交接等环节的管理,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应设专人责任负责制,负责人在接管前应全面学习有关危险废物处理的有关法规和操作方法。做好危险废物有关资料的记录。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