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预处理 | 安吉净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城北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 | 项目营运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消化处理后通过污水管网排入安吉净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城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 监测结果显示:企业生活污水排放口pH、CODcr、氨氮、总磷的各次检测值均能满足安吉净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城北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设施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 | 企业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喷胶废气、木工钻孔粉尘,喷胶废气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非甲烷总烃,木工钻孔粉尘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颗粒物。企业喷胶车间密闭,营运期中在喷胶过程产生的废气经收集后送至一套处理能力为10000m3/h的双道活性炭吸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经处理后尾气高空排放,其排放高度为25m。营运期中在木工钻孔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气收集后经移动式布袋除尘设施处理后 ,尾气呈无组织形式排放 。 | 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喷胶废气处理设施出口非甲烷总烃的排放浓度、速率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监测数据计算得出,企业喷胶废气处理设施对VOCs的去除率:第一日为90.7%,第二日为90.4%。 | 达标 |
2 | 粉尘处理设施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 | 营运期中在木工钻孔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气收集后经移动式布袋除尘设施处理后 ,尾气呈无组织形式排放 。 | 监测结果显示:项目边界无组织监控点非甲烷总烃、总悬浮颗粒物的最大监测值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四)加强固废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应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建立台账制度,规范设置废物暂存库,危险固废和一般固废分类收集、堆放、分质处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确保处置过程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边角料及次品、废滤网、收集的金属粉尘、废封边条等一般固废的贮存和处置须符合 GB18599-2020要求;废机油、废机油桶、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按照 GB18597-2001及其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要求收集、贮存,并委托资质单位处置,规范转移,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 | 固废: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袋装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不排放;产生的木屑及收集的木粉尘、海绵边角料、面料边角料、废包装材料分类收集后由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回收,不排放。胶渣、废胶水桶、废润滑油、润滑油桶、废活性炭、废抹布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废仓库,定期委托资质单位安全处置。次品经破碎后回用生产,不排放。塑料次品不作为固废管理。 企业设置有30m2一般工业固废堆放点一处,位于厂区内部厂房外1楼东侧区域;设置有15m2危废贮存设施,位于厂区内部厂房外1楼东侧区域,贮存过程满足相应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境保护要求。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五、加强日常环保管理和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事件处置能力。你单位应加强员工环保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全厂环境风险防范及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在项目投运前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 案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周边企业的应急预案相衔接。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及危废贮存场所等须与主体工程一起按照安全生产要求设计及实施。按规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严格按要求配备环境应急物资装备,并加 强区域应急物资调配管理,构建区域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习,有效防范因污染物事故排放或安全生产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 针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企业已编制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号330523-2024-076-L。企业设立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并定期开展演练,同时在厂区设立消防栓、消防沙、防毒面具等应急设施。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