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沉淀池 | / | 在堆料场西侧低洼地修建淋溶水沉淀池1座(100m3),破碎场地势最低处修建淋溶水沉淀池1座(10m3),堆矿场地势最低处修建淋溶水沉淀池1座(10m3),排土场地势最低处修建淋溶水沉淀池1座(10m3) | 不需监测 | 达标 |
2 | 化粪池、隔油池 | / | 食堂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同进入化粪池处理后定期委托附近居民清掏作农肥使用,不外排 | 不需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布袋除尘器+15m排气筒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排放标准 | 工业场地一破、二破、筛分及打砂机均设集气罩收集粉尘后全部共用1台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 | 项目有组织排放中的颗粒物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 | 达标 |
2 | 移动水箱+喷淋洒水+炮雾机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标准 | 表土剥离设喷淋设施洒水降尘。 钻机穿孔、凿岩设备均采用带捕尘装置的设备,湿式凿岩。 采用合理的炮孔网度微差松动爆破,爆破时进行洒水降尘。 堆场采取雾炮机降尘和密目网临时覆盖措施。 道路扬尘采取路面修整、道路洒水、设车轮清洗池、车厢用篷布遮盖、车辆限速等措施。 成品装载时采取洒水及降低落料高度的措施。 道路扬尘采取专用洒水车及雾炮机洒水降尘。 皮带运输机粉尘采取在出口设置喷雾洒水装置。采用移动水箱对采场进行洒水降尘。 | 项目无组织排放中的颗粒物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 设备减振。 项目夜间不生产。 在爆破安全距离300m范围设置警戒线,促使爆破区周边300m范围内无人员活动。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 选用低噪声设备。 设备减振。 项目夜间不生产。 在爆破安全距离300m范围设置警戒线,促使爆破区周边300m范围内无人员活动。 | 矿区厂界噪声昼、夜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置。 项目剥离表土运至排土场堆存,作为以后复垦用土。 除尘灰收集后混入细砂外售。 沉淀池尘渣定期清掏至采空区弃土场分区暂存,后期用于矿区采空区复垦。 废机油、柴油储罐清罐泥渣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生活垃圾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置。 项目剥离表土运至排土场堆存,作为以后复垦用土。 除尘灰收集后混入细砂外售。 沉淀池尘渣定期清掏至采空区弃土场分区暂存,后期用于矿区采空区复垦。 废机油、柴油储罐清罐泥渣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要求(减少占地和地表植被保护措施、陆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土壤的保护措施)。 落实水土保持报告书及批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要求。 落实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要求(矿区占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植物保护措施、动物保护措施)。 矿山服务期满后,做好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 | 落实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要求(减少占地和地表植被保护措施、陆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土壤的保护措施)。 落实水土保持报告书及批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要求。 落实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要求(矿区占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植物保护措施、动物保护措施)。 矿山服务期满后,做好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环境风险防控要求,编制镇远城运商贸有限公司(镇远县舞阳镇思南塘村老龙湾砂石场建设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备案。 | 已落实环境风险防控要求,已编制镇远城运商贸有限公司(镇远县舞阳镇思南塘村老龙湾砂石场建设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备案(备案编号:522625-2022-098-L)。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