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烧结车间原料废气处理设施 | 《钢铁烧结、球团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2-2012)表2标准 | 烧结车间原料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20m排气筒排放 | 有组织废气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2 | 烧结车间焙烧废气处理设施 | 《钢铁烧结、球团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2-2012)表2标准 | 焙烧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双碱法脱硫处理后28m排气筒排放 | 有组织废气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3 | 煤气发电废气处理设施 |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标准,氨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t(GB14554-93)表2标准 | 煤气经“1#沉降罐+2#沉降罐+空冷器+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管道输送至储气柜,储气柜煤气经“水冷器+精细过滤器”后通过管道进入内燃机进行充分燃烧,废气经脱硝处理后18m高排放管排放。 | 有组织废气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低噪声设备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低噪声设备 | 对厂界昼夜各监测两次 | 达标 |
2 | 消声器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消音器 | 对厂界昼夜各监测两次 | 达标 |
3 | 减振基础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减振基础 | 厂界昼夜各监测两次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并优化报告书提出的各类危险废物处置措施。矿热炉冶炼渣及泡铁池沉淀渣属于一般固废,全部外售当地水泥厂综合利用;铬系矿热炉烟气收尘灰属于危险废物,经收集后送烧结系统综合利用;原料系统收尘灰、烧结系统收尘灰、及锰系矿热炉烟气收尘灰、精炼系统烟气收尘灰属于一般固废,经收集后送配料系统综合利用;废耐火材料属于一般固废外售当地水泥厂综合利用;精炼电炉炉渣属一般固废,返回富锰渣和高硅硅锰冶炼系统使用;生活垃圾属于一般固废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置场处置。 |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烧结系统原料处理、矿热炉原料处理收尘灰、烧结废气净化处理收尘灰、矿热炉煤气净化收尘灰均回用于生产线,铬系生产性冶炼渣、泡铁池沉渣、废耐火材料、煤气净化系统、脱硫渣外售当地水泥厂综合利用,过滤芯每3年更换一次并由厂家回收,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预处理池污泥运至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并优化报告书提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厂区焦炭、硅石、耐火材料及电极糊堆存区域,发电主厂房,厂区道路等一般防渗区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硬化;铬系、锰系原矿堆存区、收尘灰堆存区、矿热炉冶炼车间(含出铁浇筑区、产品破碎区域、冲渣池、泡铁池、除尘区域)、铬矿烧结车间、临时渣库、临时渣场,全厂事故应急水池等重点防渗区采用混凝土浇筑+铺设HDPE防渗膜;增加原料堆放区防雨棚面积,原料堆场周围设置截水沟;铬渣临时渣库设为全封闭渣库,地面作重点防渗处理;锰渣临时渣场全部设置渣棚,渣场四周 设置挡墙;全厂设置一个初期雨水收集池,兼作消防事故池;在厂区东面(对照点) 和西面(控制点) 各设置一个地下水监测井, 用于 监控厂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监测结果异常时应立即停止运营,并查明原因,启动地下水跟踪监测和地下水修复方案,减轻和避免地下水污染。 | 重点防渗区为:铬系原矿堆存区、收尘灰堆存区、矿热炉冶炼车间(含出铁浇筑区、产品破碎区域、冲渣池、泡铁池、除尘区域)、铬矿烧结车间、临时渣库、临时渣场,全厂事故应急水池 凝土浇注+ 铺设HDPE防渗膜,地面防渗结构。 一般防渗区为:焦炭、硅石、耐火材料及电极糊堆存区域,发电主厂房,厂区道路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硬化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按照报告书要求,落实并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保障应急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安全。 | 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批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