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车间工艺废水、循环冷水站排水、空压站排水、废气处理系统排水以及生活污水等经分类收集、明管高架压力输送至厂区污水处理站,经“机械格栅+混合反应”预处理,再经“混凝沉淀+UASB厌氧处理+A/O”等处理。 | 仙下河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以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中的三级标准 | 车间工艺废水、循环冷水站排水、空压站排水、废气处理系统排水以及生活污水等经分类收集、明管高架压力输送至厂区污水处理站,经“机械格栅+混合反应”预处理,再经“混凝沉淀+UASB厌氧处理+A/O”等处理。 | pH、COD、BOD5、SS、氨氮、石油类、总磷等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4次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原料药车间一设备产生的废气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一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同时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分别设置有1套车间无组织溢散废气收集系统,点对点收集无组织产生的废气,再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一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后通过30m高的1#排气筒排放。 | 硫酸雾、氯化氢满足《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3-2019) | 原料药车间一设备产生的废气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一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同时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分别设置有1套车间无组织溢散废气收集系统,点对点收集无组织产生的废气,再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一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后通过30m高的1#排气筒排放。 | 硫酸雾、氯化氢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2 | 原料药车间二各产污工序经收集后的废气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二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同时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分别设置有1套车间无组织溢散废气收集系统,点对点收集无组织产生的废气,再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二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后通过30m高的2#排气筒排放。 | 氯化氢、VOCs满足《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3-2019) | 原料药车间二各产污工序经收集后的废气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二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同时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分别设置有1套车间无组织溢散废气收集系统,点对点收集无组织产生的废气,再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二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后通过30m高的2#排气筒排放。 | 氯化氢、VOCs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3 | 原料药车间三各产污工序经收集后的废气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三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同时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分别设置有1套车间无组织溢散废气收集系统,点对点收集无组织产生的废气,再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三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后通过30m高的3#排气筒排放。 | 硫酸雾、氯化氢、VOCs、氯气满足《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3-2019) | 原料药车间三各产污工序经收集后的废气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三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同时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分别设置有1套车间无组织溢散废气收集系统,点对点收集无组织产生的废气,再经输送管道输送至原料药车间三楼顶碱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后通过30m高的3#排气筒排放 | 硫酸雾、氯化氢、VOCs、氯气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4 | 原料药车间三电解槽阴极废气单独收集后进入车间顶部2级碱喷淋处理设施处置通过30m高的4#排气筒排放。 | 氯化氢满足《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3-2019) | 原料药车间三电解槽阴极废气单独收集后进入车间顶部2级碱喷淋处理设施处置通过30m高的4#排气筒排放。 | 氯化氢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5 | 污水处理站加盖密封,同时收集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气与三效蒸发器废气一起进入1级水喷淋+2级碱喷淋处理后通过20m高的5#排气筒排放。 | 氨、氯化氢、VOCs、硫化氢满足《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3-2019) | 污水处理站加盖密封,同时收集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气与三效蒸发器废气一起进入1级水喷淋+2级碱喷淋处理后通过20m高的5#排气筒排放。 | 氨、硫化氢、氯化氢、VOCs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基础减震、车间隔声、加强设备维护。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 | 优化车间布局,选用低噪设备,并采取基础减震、车间隔声、加强设备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噪声。 | 在项目厂界共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连续监测2天,每天昼夜监测1次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认真落实固体废物分类管理措施。项目产生固废主要有废活性炭、除尘器收集物、各类废油、废滤布、废包装材料、不合格品、实验室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等。其中废活性炭、除尘器收集物、各类废油、废滤布、废包装材料、不合格品、实验室废弃物、污水处理站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集中暂存于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订单中的相关要求的危废暂存间,建立完善的管理台账并交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项目设有危险废物暂存间2处,位于项目西南角,危险废物暂存间一占地面积112m2,危险废物暂存间二占地面积98m2,仓库内,不同危废分类储存,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已建立完善的管理台账并交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各项措施。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事故废水收集系统。厂区应设置容积不小于1100立方米的事故应急池。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防范预案,落实环境风险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加强职工培训,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防范演练。 | 企业已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组建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立事故应急池、连锁报警系统。项目已建成的事故应急池有效容积为1120m3,可满足事故水收集要求;940m3初期雨水收集池,可满足初期雨水收集要求。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