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油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 | 建设一座三段式隔油池,处理能力10m³/d | SS、石油类 | 达标 |
2 | 生化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 | 建设一座生化池,处理能力5m3/d | pH、COD、SS、BOD5、氨氮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一次、二次油气回收系统 |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20) | 采用密闭卸油方式、油罐埋地设置;油气加(卸)油设置一、二次油气回收系统;设置设3根通气立管,其中汽油罐共用1根通气管和1根应急排空管,柴油罐单独设置1根通气管,高度≥4m/ | 非甲烷总烃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 目噪声源主要为潜油泵、加油机、油罐车及加油车辆进出加油站时产生的噪音,设备选型时选用先进低噪设备,加强站内管理;加强对潜油泵、加油机的维护和保养;加油站进出口设置禁鸣及减速标志,通过基础减振、绿化等降噪措施能有效减小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土壤和地下水防治措施。做好分区防渗要求,埋地油罐区、工艺管道及危废暂存间等属于重点防渗区,生化池、加油/卸油区、隔油池属于一般防渗区。油罐区设置地下水跟踪观察井l个,按《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定期监测。 | 重点防渗区:埋地油罐区、工艺管道及危废暂存间等,防渗系数≤10-10cm/s; 一般防渗区:生化池、加油/卸油区、三段式隔油池等,防渗系数≤10-7cm/s; 简单防渗区:站房等办公生活区,采取地面硬化措施。 油罐区设置地下水跟踪观察井1个,按《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定期监测。 | |
2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规范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设备检修废物、清罐废物、隔油池浮油、含油污泥、含油手套等属于危险废物,应交由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并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委托处置工业固废时,应对受托方的主体咨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确保工业固废得到妥善处理。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处理。 | 场地东南侧设置一个2㎡危险废物暂存点,设备检修废物、清罐废物、三段式隔油池浮油、含油污泥、废含油手套及棉纱等危险废物分类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点,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设生活垃圾桶,分类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规范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设备检修废物、清罐废物、隔油池浮油、含油污泥、含油手套等属于危险废物,应交由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并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委托处置工业固废时,应对受托方的主体咨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确保工业固废得到妥善处理。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处理。 | 场地东南侧设置一个2㎡危险废物暂存点,设备检修废物、清罐废物、三段式隔油池浮油、含油污泥、废含油手套及棉纱等危险废物分类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点,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设生活垃圾桶,分类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配备灭火毯、消防沙、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和器材;合理设置截水沟、初期雨水切换阀,严防事故状态下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 | 按规范配备2块灭火毯(位于消防器材箱)、2m³消防沙(位于消防沙箱)、8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位于每个加油岛2具)、16具5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位于建筑内)、2具7kg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位于发电间及配电间内)、2台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罐区及卸油口);油罐均设置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加油站内设立禁止吸烟、禁止打手机的警示牌,严格禁止站内明火;加油软管设置拉断截止阀;加强设备、管道的检修维护;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关建筑物应满足《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要求。同时应编制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项目建成投产前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