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油池、化粪池+现有污水处理站 |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1、表2水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标准及长岭分公司污水处理场进水水质标准要求 | 已建 | 在厂区污水处理站进口监测的8项污染物中,项目产生废水pH范围为6.6~6.7、COD浓度范围为664~675mg/L(均值为671mg/L)、BOD5浓度范围为216.1-217.9mg/L(均值为217.1mg/L)、SS浓度范围为36~39mg/L(均值为37.5mg/L)、氨氮浓度范围为86.6~87.0mg/L(均值为86.8mg/L)、石油类浓度范围为0.20~0.29mg/L(均值为0.22mg/L)、动植物油浓度范围为0.52~0.62mg/L(均值为0.59mg/L);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100t/d)处理后出口废水水pH范围为7.0~7.1、COD浓度范围为345~355mg/L(均值为349.5mg/L)、BOD5浓度范围为86.1-87.6mg/L(均值为86.6mg/L)、SS浓度范围为26~29mg/L(均值为27.5mg/L)、氨氮浓度范围为29.5~29.6mg/L(均值为29.5mg/L)、石油类浓度范围为0.13~0.17mg/L(均值为0.15mg/L)、动植物油浓度范围为0.15~0.26mg/L(均值为0.22mg/L),均达到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1、表2水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标准及长岭分公司污水处理场进水水质标准要求(pH:6 -9、化学需氧量:600mg/L、氨氮:50mg/L、石油类:20mg/L),因此,厂区内污水处理措施可行。厂区废水处理站对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的处理效率分别为:47.9%、60.1%、26.7%、66.0%。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酸性(氯化氢、硫酸雾)和有机废气经万向伸缩抽气罩、通风橱分类收集送至3套活性炭+酸雾吸收塔处理后一起经1根20m排气筒(DA005)排放;碱性(氨气)和有机废气经万向伸缩抽气罩、通风橱分类收集,送至3套活性炭+氨气吸收塔处理后一起经1根20m排气筒(DA004)排放。 | 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表征)、甲苯、无机废气氯化氢、硫酸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标准,无机废气氨气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2标准 | 已建 | 项目DA004废气处理设施1#进口中氨和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产生的最大浓度分别为2.24mg/m3、2.90mg/m3;速率分为0.02kg/h、0.02kg/h;2#进口中氨和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产生的最大浓度分别为2.34mg/m3、2.94mg/m3;速率分为0.02kg/h、0.02kg/h;3#进口中氨和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产生的最大浓度分别为2.15mg/m3、2.96mg/m3;速率分为0.02kg/h、0.02kg/h,经万向伸缩抽气罩、通风橱分类收集,送至3套活性炭+氨气吸收塔处理后经1根20m排气筒(DA004)排放氨和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最大浓度分别为2.05mg/m3、1.64mg/m3;速率分为0.04kg/h、0.03kg/h,氨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2标准(氨速率≤8.7kg/h)、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排放限值(非甲烷总烃速率≤10kg/h、浓度≤120mg/m3)要求,处理设施对氨和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的除去率分别为14.9%、50%。项目DA005废气处理设施1#进口中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甲苯、氯化氢和硫酸雾产生的最大浓度分别为2.89mg/m3、0.0015Lmg/m3、19.8mg/m3、2.81mg/m3;速率分为0.02kg/h、/kg/h、0.15kg/h、0.02kg/h;2#进口中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甲苯、氯化氢和硫酸雾产生的最大浓度分别为2.89mg/m3、0.0015L mg/m3、17.6mg/m3、2.11mg/m3;速率分为0.02kg/h、/kg/h、0.13kg/h、0.02kg/h;3#进口中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甲苯、氯化氢和硫酸雾产生的最大浓度分别为2.91mg/m3、0.0015L mg/m3、19.5mg/m3、2.55mg/m3;速率分为0.03kg/h、/kg/h、0.22kg/h、0.03kg/h,经万向伸缩抽气罩、通风橱分类收集送至3套活性炭+酸雾吸收塔处理后经1根20m排气筒排放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甲苯、氯化氢和硫酸雾最大浓度分别为1.58mg/m3、0.0015L mg/m3、15.9mg/m3、2.04mg/m3;速率分 | 达标 |
2 | 油烟净化器+15m高排气筒 | 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表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mg/m3) | 已建 | 验收监测期间,食堂油烟处理设施进口平均最大浓度为1.43mg/m3,经净化器处理后油烟排放浓度平均最大值为0.13mg/m3,油烟净化器的除去效率为91.6%,能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表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mg/m3)要求,且处理效率不低于60%。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间减震 |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 已采取 | 项目厂界昼间噪声测值范围为50.8~53.1dB(A),夜间噪声测值范围为43.1~45.3dB(A),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限值。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源头控制措施分区防渗措施、污染监控计划、风险事故应急响应方案等。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设备及防渗构建物等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根据分区防渗要求做好重点区域的防腐防渗工作,强化管理,避免由于泄漏污染地下水。 | 加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源头控制措施分区防渗措施、污染监控计划、风险事故应急响应方案等。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设备及防渗构建物等采取了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根据分区防渗要求做好了重点区域的防腐防渗工作,强化了管理,避免了由于泄漏污染地下水。 | |
2 |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做好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并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处置等管理台账。废试剂、废试剂瓶实验废液、废实验耗材、不合格产品、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应严格按危险固体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合规储存、建立健全管理台账,交由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并执行转移联单制度;未沾危化品的废包装物等须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安全贮存、合规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合理处置。 | 加强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做好了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并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建立了固体废物产生、处置等管理台账。废试剂、废试剂瓶实验废液、废实验耗材、不合格产品、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已经严格按危险固体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合规储存、建立了健全管理台账,交由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并执行了转移联单制度,无未沾危化品的废包装物;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合理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做好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并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处置等管理台账。废试剂、废试剂瓶实验废液、废实验耗材、不合格产品、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应严格按危险固体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合规储存、建立健全管理台账,交由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并执行转移联单制度;未沾危化品的废包装物等须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安全贮存、合规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合理处置。 | 加强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做好了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并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建立了固体废物产生、处置等管理台账。废试剂、废试剂瓶实验废液、废实验耗材、不合格产品、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已经严格按危险固体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合规储存、建立了健全管理台账,交由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并执行了转移联单制度,无未沾危化品的废包装物;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合理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营运期风险防范。严格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修订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储备风险救助物资并组织演练,杜绝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 加强了营运期风险防范。严格落实了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储备了风险救助物资并组织演练,杜绝了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