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新建500m3应急池1座、井场外西侧建设8座配套水池(有效容积30400m3),重叠液罐 | 无 | 新建了500m3应急池1座、井场外西侧建设8座配套水池(有效容积30400m3),重叠液罐 | 无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放喷池2座 | 无 | 放喷池2座,测试时,采用专用放喷管线将天然气引至放喷坑点火燃烧。 | 无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和优化各项噪声治理措施。使用低噪声设备,通过安装消声减振装置、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合理调控压裂作业时间等措施,确保噪声达标且不扰民。 | 无 |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井场周边外环境关系,进行合理布局,选用了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加强各类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采取物理减振,设备基础安装了减振垫层和阻尼涂料,进行减振降噪。进行合理布局,高噪声设备置于集装箱式机房内,隔声降噪;合理安排了施工作业时间,同时采取租用距项目较近农户民房作为办公用房的方式,降低了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对受噪声影响大的居民进行了临时撤离。 | 无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根据项目和环境特征,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全面控制。对项目区可能产生污染的地方划定重点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不同的防渗区域采取不同的防渗措施。本项目导管段钻井阶段利用清水迅速钻井,在套管的保护下能有效地保护浅层地下水,每开钻井结束后通过固井作业封隔地层与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也可降低污染物进入地层的风险,一旦有漏失发生,立即采取堵漏措施;固井时采用双凝水泥浆体系,既可增强地层的抗压强度,又可防止固井液漏失污染地下水。 | 根据调查,项目井场设有截排水沟,本项目对初期雨水、生活污水、钻前施工废水、钻井废水、压裂返排液等各类废水分类收集后回用,均未外排;项目放喷坑、平台水池等均采取了防渗措施,项目柴油罐设有围堰,围堰和地面均采取了防渗措施。根据周边公众的参与调查,本项目施工期间未发生水污染环境事件及相关环保投诉。验收调查期间,地下水监测点位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III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质量较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钻前作业 道路施工期固体废物一部分来自挖方中的表层土壤;另一部分来自施工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 施工人员以临时聘请的当地民工为主,租住在附近农户,其产生的生活垃圾利用附近农户现有的设施进行收集妥善处置,无集中生活垃圾产生外排。 项目现场填筑时采用半幅施工,先剥离前场耕植土运至后场临时堆放,完成前场施工后再将耕植土覆盖至填方边坡上部。 项目耕植土临时暂存,后期用于井场复耕;生活垃圾以及包装材料等固体废物统一收集,定期送往城镇垃圾处理系统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2)钻井作业 本项目对钻井期间产生的水基钻井岩屑和废水基泥浆通过岩屑罐收集后,拉运至砖厂综合利用;油基钻井液进行钻井产生的油基岩屑经收集后交由危废单位处置;钻井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存放于生活垃圾桶中,运送至当地场镇垃圾站或垃圾车统一处置;钻井产生的油类用废油桶收集,交由具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理,不会对当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废包装材料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就近的废品回收站进行处理。 3)完井测试 完井测试期间各类固废分类收集,得到有效处置,可合理处置各类固废,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影响。 | (1)钻前工程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项目钻前工程开挖产生的挖方及剥离表土均运至临时表土堆场进行暂存,并已用于耕植土覆盖至填方边坡上部,本项目挖填量能做到场内自行平衡,无多余弃方量产生和外排。 施工人员以临时聘请的当地民工为主,租住在附近农户,其产生的生活垃圾利用附近农户现有的设施进行收集,依托乡镇环卫部门处理,未发生随意倾倒现象。 (2)钻井工程 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水基钻井泥浆及岩屑、油基钻井泥浆及岩屑、生活垃圾、钻井及其配套设备保养产生废油等。 水基钻井岩屑、废弃泥浆经现场“不落地”工艺处理后,由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环保技术服务公司外运至泸县桐兴矸砖厂、泸县鼎钰建材厂、泸县万鸿建筑材料制品有限公司等用于制砖。 钻井过程及完井测试过程中机械清洗和保养产生的废润滑油以及废水隔油处理产生的废油属于危险废物,含油固废由废油回收桶收集,现场配备废油回收桶,堆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危险废物暂存区域设置了20cm高10m3围堰、搭建了雨篷,采取“防风、防雨、防晒和防流失”措施,地面进行了防渗处理,防渗系数低于10-10cm/s,暂存后用于后期配制油基钻井液,综合利用后不会对当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生活垃圾均存放在井场及生活区设置的垃圾堆放箱中,由当地环卫部门拉运至当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废包装材料的量较少,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就近的废品回收站进行处理,现场无遗留。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工程的临时占地在占用完毕后都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的井场选址和道路占地在当地现有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比例很小,不会导致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产生的影响甚微。本工程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为因临时占用耕地而造成经济作物减产,对于临时占地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除应对耕种农户进行经济补偿外,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应委托原被征地农户进行耕地的生态恢复,进行必要的土壤抚育,多使用有机肥,恢复临时占用耕地的生产力。 | 根据现场调查,施工区域仅设置在征地红线范围内;施工期剥离的表土堆放于临时表土堆场并采用条布遮盖,四周修建截排水沟及排水明沟,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目前,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均得到恢复,总体影响较小,项目临时占地范围内植被得到及时恢复。环评阶段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基本落实,本项目建设前后区域生态系统未发生重大变化,区域生态现状符合环评阶段的预测结论。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和优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有效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备案。新建2座应急池,有效容积不低于2000m3,非应急状态保持空置;落实废水池防垮塌,柴油罐区设置围堰,设置防井喷装置等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各类废水、废物转移运输过程管理,使用专用罐车密闭运输,实施车辆登记制度,严禁跑冒滴漏,控制和降低环境风险。按报告表要求进行土壤、地下水跟踪监测,并将监测报告报我局备案。 | 本项目落实和优化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了有效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备案。落实了废水池防垮塌处理,柴油罐区设置围堰,设置防井喷装置等风险防范措施。加强了各类废水、废物转移过程管理,使用专用罐车密闭运输,严禁跑冒滴漏,控制和降低了环境风险。按报告表要求进行了土壤、地下水跟踪监测。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