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施工工区内修建1座隔油沉淀池(5m3),车辆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车辆冲洗,不外排;施工工区内设置1座6m3的沉淀池,临时堆土区渗滤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浇筑养护、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 / | 施工工区内修建1座沉淀池(8m3),车辆冲洗废水、临时堆土区渗滤水、混凝土搅拌机冲洗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车辆冲洗、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 / | 达标 |
2 | 各堤防段河岸分别设置1座沉淀池(3m3,共4座),基坑废水、混凝土浇筑养护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混凝土浇筑养护、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 / | 各堤防段河岸分别设置1座沉淀池(5m3,共4座),基坑废水、混凝土浇筑养护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混凝土浇筑养护、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 / | 达标 |
3 | 淤泥干化场地配备1座沉淀池(2m3),淤泥干化废水经截流沟引至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 / | 淤泥干化场地配备1座沉淀池(2m3),淤泥干化废水经截流沟引至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 / | 达标 |
4 | 生活污水依托租赁居民房现有的处理设施(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施肥。 | / | 生活污水依托租赁居民房现有的处理设施(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施肥。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施工现场洒水降尘,敏感点施工段设置围挡,临时堆土区遮盖抑尘;淤泥干化场采取喷洒生石灰、除臭剂减少恶臭的扩散;混凝土搅拌机湿法作业、设置喷雾降尘设置,减少粉尘产排。 | 《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 51/2682-2020) | 施工现场洒水降尘,敏感点施工段设置围挡,临时堆土区遮盖抑尘;淤泥干化场采取喷洒生石灰、除臭剂减少恶臭的扩散;混凝土搅拌机湿法作业、设置喷雾降尘设置,减少粉尘产排。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设备并加强维护保养、敏感点施工段设置围挡、禁止午间和夜晚施工作业、车辆限速、禁止鸣笛等。 |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选用低噪设备并加强维护保养、敏感点施工段设置围挡、禁止午间和夜晚施工作业、车辆限速、禁止鸣笛等。 | /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建筑垃圾尽量重新利用,不能利用应集中堆置,及时清运;隔油池浮油定期清理,统一收集后及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河道疏浚的淤泥、沉淀池泥沙经晾晒干化后,用于堤顶景观种植绿化;其余土石方全部用于堤后低洼地区回填。 | 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建筑垃圾尽量重新利用,不能利用部分由施工单位统一清运;河道疏浚的淤泥、沉淀池泥沙经晾晒干化后,用于堤顶景观种植绿化;其余土石方全部用于堤后低洼地区回填。施工车辆仅冲洗车轮,无隔油池浮油产生。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制定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监理制度。在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实施的前提下,可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将环境损失减低到最低的程度。 采取拦渣、截排水等工程措施以及施工结束后迹地恢复的植物措施等控制新增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危害。 | 施工期加强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拦渣、截排水等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进行迹地恢复、植被绿化。 经现场踏勘,项目施工工区(机械停放、材料堆放、混凝土搅拌、临时堆土等)、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均已进行了迹地恢复,植被绿化较好;施工期间未发生任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扰民投诉事件。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