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气相平衡及车间负压过滤排气系统(活性炭+过滤棉) | 厂界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标准;同时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 | 运营期储存、装卸过程产生的非甲烷总烃经气相平衡(固定顶罐)及车间负压过滤排气系统(活性炭+过滤棉)收集后无组织排放 | 验收监测期间,厂界非甲烷总烃的最大浓度为0.46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排放限值要求;厂区内浓度最高处的最大浓度为0.54mg/m3 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表A.1排放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3类标准 | 选用低噪声设备 | 验收监测期间,厂界昼间噪声监测结果在54.0-56.0dB(A)之间,夜间监测结果在41.8-46.4dB(A)之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3类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废矿物油回收车间地面、围堰区域内池壁、泵区和危险废物暂存间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其中,废矿物油回收车间地面、围堰防渗层及泵区为水泥面硬化,上铺设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危险废物暂存间及罐区底部铺设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底部及边墙采用混凝土浇筑,保证无渗漏缝,在混凝土表面铺设2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 其他区域采取一般防渗措施(主要为水泥硬化),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表7中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渗透系数≤10-7cm/s)。 | 废矿物油回收车间地面、围堰区域内池壁、泵区和危险废物暂存间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其中,废矿物油回收车间地面、围堰防渗层及泵区为水泥面硬化,上铺设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危险废物暂存间及罐区底部铺设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底部及边墙采用混凝土浇筑,保证无渗漏缝,在混凝土表面铺设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其他区域采取一般防渗措施(主要为水泥硬化),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表7中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渗透系数≤10-7cm/s)。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设置危废暂存间6m2,暂存产生的废弃吸油棉、含油锯末、含油抹布、废防护服、废手套等,然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设置危废暂存间6m2,暂存产生的废弃吸油棉、含油锯末、含油抹布、废防护服、废手套、废活性炭等,定期委托黑龙江红森林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危险物质主要为度矿物油,存在泄露风险。哈尔滨星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要按照环评提到的相关风险防范措施着重做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对消防措施定期检查,保证消防措施的有效性,并定期组织演练。同时要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要经过专家评审合格后,报生态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哈尔滨星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运营中要切实落实报告表中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一旦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必须立即按照应急预案提到的紧急处理、救援、监测方案等进行紧急处置。 | 已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于2023年11月30日进行备案,备案编号为230104-2023-031130。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