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200m3/d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三级标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及园区污水处理厂(山东公用达斯玛特水务有限公司)接纳水质要求 | 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200m3/d | 流量、pH、CODcr、氨氮、色度(稀释倍数)、BOD5、总氮、总磷、挥发酚、氟化物、石油类、磷酸盐、硫酸盐、悬浮物、硫化物、总氰化物、全盐量、氯化物、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甲醛、甲醇、动植物油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一级酸洗+一级碱洗+一级水洗”+RTO装置(一级碱洗+一级水洗+干式过滤+RTO(蓄热氧化)+一级水洗降温+一级碱洗处理)+DA003排气筒 |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5限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6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7/2801.6-2018)表1 II时段、表2、《有机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站)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3161-2018)表1标准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新扩改建二级标准 | “一级酸洗+一级碱洗+一级水洗”+RTO装置(一级碱洗+一级水洗+干式过滤+RTO(蓄热氧化)+一级水洗降温+一级碱洗处理)+DA003排气筒 | 甲醛 甲醇 VOCs 颗粒物 SO2 NOx 氨 硫化氢 臭气浓度 | 达标 |
2 | “一级酸洗+一级水洗装置”+DA010排气筒 |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6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7/2801.6-2018)表1 II时段、表2 | “一级酸洗+一级水洗装置”+DA010排气筒 | 甲醛 甲醇 VOCs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B2生产车间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 B2生产车间 | 等效A声级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做好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置。项目固废主要为废催化剂、废活性炭、蒸馏釜残、破损废包装物、废过滤滤芯、废滤袋。废催化剂、废活性炭、蒸馏釜残、破损废包装物、废过滤滤芯、废滤袋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对环评未识别出的危险废物,一经确认须按危废管理规定管理。 固废需严格管理,及时清运。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79-2001) 及修改单要求进行贮存、运输、处置。 | 项目固废主要为废催化剂、废活性炭、蒸馏釜残、破损废包装物、废过滤滤芯、废滤袋。废催化剂、废活性炭、蒸馏釜残、破损废包装物、废过滤滤芯、废滤袋,均属于危废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项目危险废物依托现有危废间进行暂存,未增加厂区危废类别及暂存规模。 一般固体废物处置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标准要求;危险废物处置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标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建设单位应加强管理,定期对生产 装置、储罐、管道、仓库等进行检查,安装必要的灾害、火灾监 测仪表及报警系统;按照相关规范对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使用等进行严格管理;厂区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储罐区设置围堰,依托现有事故水池(1800m³)及初期雨水池(960m³), 建设三级防控体系,确保事故废水和物料不外排;设置地下水监控井,加强对地下水质的监控;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与化工园区风险预案实现联动。一旦发生事故,建设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危害。 | 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了报告书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依托现有事故水池(1800m3)及初期雨水池(1135m3),可有效确保事故废水不外排。建设三级防控体系,确保事故废水和物料不外排;设置地下水监控井,加强对地下水质的监控;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与化工园区风险预案实现联动。一旦发生事故,建设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危害。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