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限值、《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表1间接排放限值 | 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后排入工业区截污管网,最终经诸暨市海东水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理后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后排入浦阳江 | 污水排放口pH值范围为7.1-7.2,其他各污染物最大日均浓度分别为:悬浮物17mg/L、化学需氧量42mg/L、氨氮0.872mg/L、石油类0.35mg/L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原料挥发废气无组织治理设施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相关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表1中新改扩建二级标准 | 受诸暨纳赛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委托,浙江华珍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于2024年3月18日、19日连续二天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调查监测,在此基础上诸暨纳赛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编写了该项目(先行)竣工验收监测报告。验收期间公司各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正常,符合竣工验收的工况要求。 ㈢投资 项目(先行)总投资450万元,其中环保治理投资为45万元,占总投资的10.0%。 ㈣验收范围 本次验收对年产100吨除油剂、封闭剂、光亮剂的生产能力配套的环保设施进行(先行)验收。 二、工程变动情况 与环评相比主要变动为:PP配料桶审批6台,实际只上4台;卧式搅拌机审批2台,实际只上1台;罐装泵审批6台,实际只上4台;其余项目实施的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材料与审批范围内。 根据《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环办环评函〔2020〕688号),以上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㈠废水 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厂区屋面和道路雨水经厂区现有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项目专桶专用,设备清洗废水收集后回用于同产品的生产,不外排。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后排入工业区截污管网,最终经诸暨市海东水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理后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后排入浦阳江。 ㈡废气 项目废气主要为原料挥发产生的有机废气、投料、灌装粉尘及恶臭。 ①项目搅拌等过程中会有少量有机废气挥发产生(以非甲烷总烃计),全部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项目通过加强车间换气通风来保障车间空气质量。 ②项目投料、灌装过程会产生少量粉尘,待操作拆包和灌装结束后通过加强车间换气通风保障车间空气质量。 ③项目混合搅拌会产生很少量的恶臭异味,以无组织形式排放,项目通过加强车间通风保障车间空气质量 | 无组织废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最大排放浓度为0.295mg/m3,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为1.02mg/m3,臭气浓度的最大值<10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治理设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 通过对设备采取减振措施,对设备加强维护,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 昼间厂界噪声最大值为62Leq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规范设置固体废物贮存场所,妥善处置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按要求处置 | 项目产生的废原料桶、破损原料桶、废包装袋、废内衬袋(一般固废)经分类收集后由物资回收公司回收利用;废内衬袋(沾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经收集后贮存在危废仓库,委托诸暨市油润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收集和转运;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后放到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