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措施 | SS≤100mg/L | 依据“三同时”原则,砂石废水处理设施于2016年4月建成投用。采用“机械絮凝+辐流沉淀池+机械压滤脱水”方案进行处理,经旋流器进行细砂回收后,废水水质SS为40000mg/L,废水回用率不低于60%,回用后供给生产用水。 | 施工期内每季度监测1期,每期监测2天。 | 达标 |
2 |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处理措施 | 处理后回用 | 2016年2月,混凝土拌和系统完建,同年4月在拌和楼场地内配套修建了废水处理设施。 实际建设过程中考虑混凝土拌和系统与项目砂石加工系统临近,混凝土系统废水采用两级沉淀预处理后接入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综合利用,预处理池内淤泥定期清运至指定弃渣场干化。 | 每季度监测一次 | 达标 |
3 | 机械停放场含油废水 | 无害化处理 | 为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施工单位主要依靠攀枝花市区当地的修理机构进行机械维修。只于机电拼装厂布设简易机械设备停放保养场,进行简单的机械临时检修和保养,基本无含油废水产生。同时现场设置有专门的危废储存仓库存放施工机械检修的少量废机油,废机油处置纳入施工单位与中节能(攀枝花)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危废处置协议中一并处理。 | 无需求 | 达标 |
4 | 生活污水 | 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营地绿化养护。 | 业主营地生活污水已并入攀枝花市政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各生活营地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污水水质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营地绿化养护。 | 每季度一次 | 达标 |
5 |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 格里坪污水处理厂及陶家渡污水处理厂已在蓄水前建成。新庄片区附近已建清香坪污水处理厂未满负荷运行,尚有处理能力接纳新庄片区生活污水。因此原规划的新庄污水处理厂不再建设。新庄片区新建两座生活污水提泵站,配套完善相关污水收集管网,统一收集后接入攀枝花市清香坪污水处理厂管网处理。 | 各污水处理厂自行监测 | 达标 |
6 | 工业污染源控制与治理 | 无 | 建设单位协调攀枝花人民政府已完成库区规划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沿江沟、巴关河等污染源治理工程。同时“十三五”期间攀枝花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等指标完成较好。 | 未要求 | 达标 |
7 | 水源地保护 | Ⅲ类水域 | 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取消格里坪饮用水源保护区、陶家渡饮用水源保护区、河门口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应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无实施必要性。 | 未要求 | 达标 |
8 | 面源控制措施 | 无 | 建设单位完建了金沙水电站河道生态治理与栖息地修复工程与巴关河、摩梭河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 未要求 | 达标 |
9 | 水库库底卫生清理 | 《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DL/T5381-2007) | 2020年9月16日,库底清理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 | 未要求 | 达标 |
10 | 水环境科学研究 | 无 | 在对攀枝花河段水质、污染源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研究金沙水电站建成运行后,库区、坝下游河段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的演变规律,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未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要包括选用低尘工艺和除尘装置、洒水降尘、定期维修保械设备、道路养护。其中,金沙电站工程施工期砂石骨料加工系统采用封闭作业,对产生扬程较大的补位设置喷雾降尘设施,同时加强了施工区的洒水降尘工作。对可能产生扬尘的物料在运输时用防尘布覆盖,加强道路硬化,减少了输送过程中的粉尘。同时,加强了施工区主要交通干道路面的清扫工作,对石家沟渣场渣体进行临时覆盖作业。 | 每季度一次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施工和交通噪声控制措施、声环境敏感目标保护措施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优化施工布置,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和机械,加强对噪声设备的维护管理,运输道路沿线村庄设立了限速标志,大水井村、攀钢三小区设置隔声屏,长420m,高2m,高噪声施工人员配备噪声耳塞等降噪设施。 | 每季度一次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要求工程相关污水处理设施做好防渗措施,保证废污水收集系统不发生渗漏;同事隧洞施工做好断面衬砌并注意地下水涌水监测。 | 实施阶段,金沙水电站地下水保护措施主要结合电站主体渗流控制工程实施。同时,相关污水处理设施地面进行硬化、池壁和池底均做好了防渗措施;交通隧洞开挖过程按照“超前预报、提前支护、以堵为主、限制排放”的原则开展施工,施工过程对隧洞及时进行全断面衬砌,成立了专门的注浆堵水队伍,并实时监测地下水变化情况。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集中收集,外运处理 | 施工期四川省能投攀枝花水电开发公司与攀枝花市西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签订生活垃圾清运协议。建筑垃圾及生产废料设置专门的废旧材料仓库进行集中堆放,并由指定的物资回收部门定期回收利用。施工期中水七局与中节能(攀枝花)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危废处置协议,并在场地内设置危废暂时贮存场所。 运行期建设单位与节能(攀枝花)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危废处置协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制定水库蓄水及运行期下泄流量生态调度方案,严格落实水库生态流量下泄措施。通过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下泄生态流量。初期蓄水通过生态泄水设施和泄洪设施下泄不低于480立方米/秒的生态流量,运行期正常工况下通过机组发电下泄不低于480〜560立方米/秒的生态流量,机组不发电情况下利用生态泄水设施下泄生态流量。当入库流量小于最小下泄生态流量时,按来流下泄。建设生态泄水建筑物和坝下生态流量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下一阶段应深入开展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技术研究,重点在鱼类繁殖季节加大下泄流量,剌激鱼类产卵。 | 经调查,蓄水前编制完成了《金沙江金沙水电站蓄水计划和调度方案》,建设单位在初期蓄水阶段、运行初期运行调度严格按照方案执行。运行期正常工况下通过机组发电下泄不低于480~560立方米/秒生态流量。当入库流量小于最小下泄生态流量时,按来流下泄。已开展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技术研究并提出生态调度方案。生态泄水建筑物为生态泄水孔,采用表孔型式,孔口尺寸为6m×15m,单孔最大泄流能力为1000m³/s,蓄水期间生态流量泄放相关设施正常运行,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建成并使用,生态流量满足环评及批复要求。昆明院于2024年6月编制完成了《金沙江金沙水电站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技术研究报告(咨询稿)》,根据生态保护对象及需水过程开展了生态调度方案的制定和监测方案的制定。 | 已落实 |
2 | 做好水生生态保护工作。针对电站建设和运行对鱼类的影响,采取鱼道过鱼、鱼类增殖放流、鱼类栖息地保护等补救措施,蓄水前完成各项鱼类保护措施建设。下阶段深化鱼道水工模型实验研究,优化鱼道设计方案,电站主体工程施工中落实鱼道建设工作。制定运行期监测计划,定期开展过鱼效果监测与评估,并据此优化鱼道及运行管理。在已投运的的观音岩鱼类增殖放流站基础上进行扩建,并在工程截流前完成,形成运行管理和技术能力。放流对象为长薄鳅、白甲鱼、岩原鲤、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长丝裂腹鱼。开展增殖放流标志跟踪监测和评估,根据长期监测结果调整增殖放流对象及规模。将金沙库尾庄上至观音岩坝址约8公里河段作为干流栖息地进行保护。 | 长委设计院开展了鱼类游泳能力测试和鱼道水力学模型试验,编制完成了《金沙江金沙水电站鱼类生态习性及鱼道水力学研究报告》,对环评阶段鱼道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复核;2020年8月,鱼道土建工程主体全部完成,鱼道底板及边墙主体结构已全部施工完成,进出鱼口启闭机全部完成。2021年3月完成鱼道隔板施工。2021年3月下旬在所有准备工作部署到位后进入了通水试运行阶段。过鱼效果监测措施已落实。金沙鱼类增殖站为观音岩鱼类增殖放流站的扩建工程,项目于2015年建成,2016年5月开始运行;目前已开展8次放流活动,放流的鱼类数量、规模及种类均满足环评报告及其批复的要求;同时已开展四期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2019年11月12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金沙江干流攀枝花段鱼类栖息地保护的通告”发文正式设立鱼类栖息地,栖息地河段区界为金沙江金沙库尾庄上至观音岩坝址约8公里干流河段,其中上游点为塘坝河口处,下游点位塘坝河口下7.8公里处。 | 已落实 |
3 | 做好陆生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落实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恢复措施,重点对渣场、料场、临时施工占地区施工道路及其影响区和枢纽建筑物占地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渣场应做到先挡后弃,工程弃渣应运至规定的弃渣场,不得向金沙江千、支流弃渣。施工过程中如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移栽等保护措施。收集和存放施工区表土,施工结束后及时用于施工迹地的回填等生态修复工作中,植被恢复优先选择当地适生植物。 | 施工单位积极进行了责任区临时占地范围可生态恢复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及时进行了永久占地区景观绿化工作,收集和存放施工区表土,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管理,严禁破坏施工区外的植被。要求施工区内发现珍稀保护动物及植物及时报告环保水保监理部及业主,在施工区和保护区河段设立宣传标示牌。 | 已落实 |
4 | 共计开展金沙电站对圆口铜鱼胁迫效应的研究、针对鱼类自然繁殖的金沙水库生态调度技术研究、长鳍吻鮈、长丝裂腹鱼等鱼类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 金沙水电站对圆口铜鱼胁迫效应研究工作于2018年9月完成立项,于2019年12月12日完成中期成果报告评审,2022年1月完成了研究报告审定稿。针对鱼类自然繁殖的金沙水库生态调度技术研究工作于2018年9月完成立项,于2019年12月12日完成中期成果报告评审,2022年1月完成了研究报告审定稿。长鳍吻鮈、长丝裂腹鱼等鱼类驯养繁殖技术研究工作于2017年11月20日完成项目中期成果评审,2018年11月16日完成项目验收结题。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金沙水电站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预预测了工程建设期间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和环境风险,提出的措施主要包括:加油站事故风险防范措施、炸药库事故风险防范措施、施工期污水处理设施事故防范措施、运输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及外来物种入侵风险防范措施等、制定应急预案要求。 | 金沙水电站工程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工作十分重视,工程对油料环境风险、废水排放环境风险、运输事故环境风险、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等均采取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了环境风险防范要求,定期开展宣传、培训及演练,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根据施工期监理资料以及走访相关部门,金沙水电站工程自开工以来未发生环境风险事故。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