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未确定标准 | 实际已建成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运检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在站区综合利用 | 未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抽油烟机 | 未确定标准 | 实际已设置抽油烟机,食堂油烟经抽油烟机引至屋顶排放后,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 未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并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项目运行产生废旧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须收集于危废暂存间,交由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并认真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 已落实。 (1)一般固体废物 经现场调查,升压站内运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至站外东侧市政垃圾箱,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2)危险废物 1)经调查,升压站内设置了危废暂存间,同时,恩施板桥风电有限公司已与湖北省安祖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危废处置协议,运行期升压站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将在危废暂存间内暂存后由湖北省安祖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置,升压站内铅酸蓄电池目前在有效期内,当蓄电池退役后,在危废暂存间内暂存,交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2)经调查,危险废物的转移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要求》(HJ2025-2012)、《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令第23号)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1)避让措施 ①优化临时占地的选址,尽量选择裸地,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小对植被占用的影响。 ②施工期应避免在雨季施工,同时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以及树木的砍伐,减少施工垃圾量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同时采取护坡、挡土墙等防护措施。 ③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的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 2)减缓措施 ①减少土石方的开挖,尽量保持挖填平衡,减少施工弃土的产生,产生的弃土临时堆放好以便后期回覆利用,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同时采取护坡、挡土墙等防护措施。 ②保存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熟化土,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土壤。对建设中永久占用耕地、林地部分的表层土进行收集保存,以便施工结束后复垦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3)恢复与补偿措施 ①对于临时占地,由于施工人员、施工车辆及施工材料压占临时设施区改变其土壤紧实度,影响植被的自然生长,同时材料运输过程中部分沙石、水泥洒落,施工迹地有部分建筑垃圾,因此在工程完工后应清除各种残留的建筑垃圾,对粒径大于5.0cm的碎石块进行捡除,在山丘区可采取人、畜力翻松,必要时采取覆土措施。 ②根据《湖北省林地管理条例》,“在林地上兴建、改建、扩建电力(除架设输变电线)、通讯设施等伐除安全通道内林木的,应按规定支付林木补偿费和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道路建设应与林区防火、营林道路网相衔接”等要求,本项目应按规定支付缴纳补偿和恢复费用,同时应做好道路建设的衔接工作。 4)管理措施 ①强化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增加资金和劳力投入,与植树造林相结合。 ②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火灾。在工程建设期,更应加强防护,在施工区周围山上竖立防火警示牌,设立专人进行专项检查和监督,并配置一定的灭火装置备用,以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发生。 ③防止外来入侵种的扩散。加大宣传力,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的机会,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消除其危害。 ④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要建立报告当地林业部门,立即组织挽救。 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1)避让与减缓措施 ①进一步优化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秋季尽量不安排夜间施工作业。同时运行阶段,每逢春秋候鸟迁徙期间,值班室夜间应采取遮光措施,以免给过境迁徙的候鸟造成不利的影响。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高噪声作业。 ②施工期间加强堆料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活环境。 2)管理措施 施工期制定严格的施工纪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施工行为,严格控制进入评价范围的施工人员数量、设备和施工作业时间,严格划定施工范围,严禁越界施工,严禁施工人员进入非施工区域或从事与施工活动无关的活动,特别是要杜绝捕杀、伤害、惊吓、袭击动物等行为。开展施工期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切实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控制工程施工对植被资源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 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1)避让措施 ①升压站选择在平缓的山坡顶部,施工临时道路后期改作进站道路,做到了永临结合,减小了对植被的影响。 ②施工避开了雨天,升压站选址在平缓的山坡,减少了土石方的开挖以及树木的砍伐,减少了施工垃圾,施工中及时清除了多余的土方和石料,在升压站边坡采取了骨架植草护坡、挡土墙等防护措施。经现场调查,未发生就地倾倒土方和石料覆压植被的情况。 ③施工单位划定了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了对施工范围之外的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 2)减缓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尽量减少了土石方的开挖,做到了挖填平衡,临时堆土场选择在植被较为稀疏的位置,减少了覆压植被,同时对临时堆土采取了遮盖等防护措施。 ②升压站开工前剥离了永久占地与部分临时占地的表土,集中保存,施工结束后进行回填,用于植被绿化。 3)恢复与补偿措施 ①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对占地范围内残余建筑垃圾及施工迹地进行了清理,经调查,升压站及周边植被恢复情况良好。 ②经调查,本工程按规定缴纳了林木补偿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经现场调查,本工程进站道路为尽端式道路,已接入庙中线。4)管理措施 ①本项目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工程措施、临时措施与植物措施,升压站内外生态恢复情况良好。 ②施工期划定了施工人员及运输车辆行走路线,禁止擅自进入非施工区域,并在施工现场及周边设置防火警示牌,施工现场配置了灭火器,经调查,施工期间未发生火灾事件。 ③施工单位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了宣传,经调查,升压站周边未发现入侵种。 ④施工过程中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1)避让与减缓措施 ①经调查,施工单位未安排夜间施工。运行期,春秋季节值班室夜间采取了遮光措施,避免给过境迁徙的候鸟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施工单位进行了合理的时间计划,尽量避免了在晨昏和正午进行高噪声作业,减少了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②经调查,施工期间加强了堆料场防护和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施工期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均得到了妥善处理,未直接排放,保护了动物生活环境。2)管理措施 经调查,施工单位制定了严格的施工纪律和规章制度,施工期未发生施工人员捕杀、伤害、惊吓、袭击动物等情况。建设单位组织开展了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保障了各项措施的落实,减轻了施工对植被资源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优化变压器事故油坑及事故油收集管网的设计,确保事故状态下变压器油不会排入外环境。事故时产生的废油和含油废水经收集后,需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规范生活污水处置和大气环境保护,防止污水和废气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定期对事故油池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使用。 | 经现场调查,升压站内主变油重16.6t,体积约为18.55m³,#1 SVG变压器油重4.58t,体积约为5.12m³,#2 SVG变压器油重3.40t,体积约为3.80m³,事故油池有效容积30m³,能满足单台最大油量变压器事故状态下变压器油100%不外排的要求。 升压站内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在站区综合利用,不外排;升压站内仅设置4名运检人员,食堂产生的油烟较少,通过抽油烟机引至屋顶排放后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运检人员定期对事故油池进行开盖检查。经现场调查,事故油池运行状态良好,能够正常使用。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