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污水处理站(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二氧化氯消毒处理)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和禹王新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 化粪池+污水处理站(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次氯酸钠消毒处理) | 污水处理站进口废水中pH排放浓度范围值为7.3~7.5,CODcr、BOD5、SS、氨氮、粪大肠菌群排放浓度日均值最大值分别为29mg/L、7.6mg/L、27mg/L、7.94mg/L和2800MPN/L,处理站出口废水中pH排放浓度范围值为7.1~7.2,CODcr、BOD5、SS、氨氮、粪大肠菌群排放浓度日均值最大值分别为21mg/L、5.3mg/L、18mg/L、2.51mg/L和140MPN/L,其处理效率分别为27.6%、30.3%、33.3%、68.4%和95.0%。出口总余氯排放浓度日均值最大值为2.28mg/L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加强通风和绿化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3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限值 | 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所在位置通风良好,加强绿化,加强管理 | 厂界无组织废气中氨最大排放浓度为0.09mg/m3,硫化氢未检出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墙体、绿化隔声降噪等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和4类标准 | 合理布置厂内生产车间及内部设备的位置,选择低噪声和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采用基础减振、隔声、距离衰减、绿化等措施,有效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该项目厂界西侧外1m处昼间最大值为62dB,夜间最大值为53dB,噪声均满足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区标准要求(昼间:70dB、夜间:55dB);厂界东、南、北侧外1m处昼间最大值为52dB,夜间最大值为48dB,噪声均满足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昼间:60dB、夜间:50dB)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应严格按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的要求妥善处理送有相关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实行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制度;办公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医疗废物应实行分类和包装。医疗固体废物收集后应有专门封闭式暂存场所,并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储存方法执行,并做好警示、标识等工作,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设施污泥不得与其他固废、生活垃圾混装和处置,按要求建设医疗废物暂存问,强化医疗废物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的暂存、转运管理,不得在暂存、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 项目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认真落实各类固废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严禁将各类危险废物直接排放或混入生活垃圾中倾倒。 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医疗废物和污泥等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医疗固体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储存方法执行,并做好警示、标识等工作,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设施污泥不得与其他固废、生活垃圾混装和处置,按要求建设医疗废物暂存问,强化医疗废物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的暂存、转运管理,不得在暂存、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环境风险控制。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项目污水处理站旁应设应急事故池,并与污水处理站调节池连接,防止污水处理设施失效,临时暂存污水。加强院内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物品管理,严防氧气、二氧化氯等危险物品泄漏、爆炸等环境风险,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项目投入运营前,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的要求,将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报我局备案。严格辐射管理,防止辐射污染,设备中含放射性物质及射线装置应另行开展环评工作,并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 企业已按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院区制定了物品储存规范,同时加强应急设施维护保养。现院区正在编制院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后期编制完成后将及时报送管理部门备案,院区后期也将定期加强演练。同时院区正在计划建设事故应急池,事故应急池规划建设在污水处理站西侧旁花坛处,并与污水处理站调节池连接,防止污水处理设施失效,可临时暂存污水。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