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碱液喷淋+活性炭吸附装置+15m高排气筒 | 非甲烷总烃、氯化氢、硫酸雾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恶臭气体(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标准限值要求 | 负压收集、活性炭吸附、碱液喷淋 | 非甲烷总烃最大浓度为3.0mg/m3,氯化氢最大浓度<0.2L,硫酸雾最大浓度<0.2L,监测结果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硫化氢排放量最大值为7.18×10-5kg/h,氨排放量最大值为2.39×10-3kg/h,臭气浓度最大值为112(无量纲),监测结果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2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采用设备软连接、设备置于厂房内,风机设置消声器,部分固定设备基础减振 | 东侧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4类标准,其余厂界执行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2类标准 | ①合理布局:主要产噪设备均布置在贮存库内,利用贮存库构筑物进行隔声;并尽量布置在库房平面的中央,利用距离进行噪声衰减; ②选用低噪声设备:充分选用先进的低噪设备,如选用低噪的风机等,在风机进、出口加装消声器,以从声源上降低设备噪声; ③对高产噪设备进行基础减振,设置软连接等措施; ④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排放现象; ⑤规定厂区内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和行驶速率,并使用低噪声运输车辆;同时加强进入厂区内车辆的管理,主要通过规范停放秩序、少鸣喇叭、减少启动和怠速等措施确保机动车噪声实现达标排放; ⑥通过加强管理、教育,使人工文明操作,装卸物品时轻拿轻放,避免因野蛮操作产生的突发性噪声。 | 东侧厂界噪声昼间51dB(A)-54dB(A),夜间45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4类声环境功能区排放限值;南、西、北侧厂界噪声昼间52dB(A)-56dB(A),夜间42dB(A)-45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排放限值。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地下水环境污染防范措施。各池体按相关要求采取相应防渗措施,厂区地面硬化。 项目按照危险废物贮存库建设要求进行建设,整个厂区分为重点防渗、一般防渗和简单防渗区,分别按照相关防渗相求采取相应防渗措施。暂存的危险废物要按相关规定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 各池体按相关要求采取相应防渗措施,厂区地面硬化。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置。碱液喷淋装置产生的废碱液吸收液、活性炭吸附装置产生的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废物贮存库,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运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为活性炭吸附装置产生的废活性炭、碱液喷淋产生的废碱液吸收液以及生活垃圾等。 ①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统一处理。 ②危险废物 废活性炭:暂存于危险废物贮存区内,定期委托黑龙江红森林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处置。 废碱液吸收液:经库房内收集桶(1000L、2个)收集后暂存于危险废物贮存区内,定期交由黑龙江红森林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严格落实环评文件中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备案,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各危险废物贮存库内设置导流渠和事故池,贮存库门口设置漫坡,危险废物贮存库外四周设置导流渠连接应急池。贮存库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和红外热感检测系统。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设置消防设施。 | 已严格落实环评文件中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已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备案,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危险废物贮存库内已设置导流渠和事故池,贮存库门口设置漫坡,危险废物贮存库外四周设置导流渠连接应急池。贮存库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设置防雷、防静电装置。设置消防设施。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