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生活污水化粪池 | 生活污水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 | 生活污水依托园区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验收监测期间生活污水各监测因子排放浓度均达河口镇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两者较严值 | 达标 |
2 | 沉淀过滤、设备压滤 | 生产废水河口镇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及《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中表2新建企业间接排放标准两者较严值 |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清洗废水经过沉淀过滤预处理后汇入比亚迪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沉淀产生的石墨泥经过设备压滤后废水排入比亚迪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废水各监测因子排放浓度均达《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中表2新建企业间接排放标准与河口镇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的较严者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车间通风系统 | 项目配料工序产生的颗粒物执行《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表6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 配料过程中粉尘经车间通风系统过滤后无组织排放外排 | 验收监测期间,项目连续两日监测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在各厂界处浓度均可达到《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表6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布局噪声源,采取距离衰减、隔声、消声、减振等综合治理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3 类标准 | 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布局噪声源,采取距离衰减、隔声、消声、减振等综合治理措施 | 验收监测期间,本项目连续两日监测的昼间、夜间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运,做到无害化处理;产生的废极片交由专业回收单位回收处理,石墨泥外售给安徽稻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处理;废包装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 项目运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运,做到无害化处理;产生的废极片交由专业回收单位回收处理,石墨泥外售给安徽稻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处理;项目废包装袋经收集至危废暂存仓库后交至有资质单位(恩平市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全厂进行硬底化处理;定期检查原辅材料及危废包装是否完整,避免包装破裂引起物料泄漏;经常检查管道;严格执行安全和消防规范;依托园区雨水截断阀、消防废水池及事故应急池以及雨水管网进行事故废水收集;依托陆河产业转移园内的工业废水处理站及事故应急池收集和处理本项目事故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水 | 项目厂区进行硬底化处理;定期检查原辅材料及危废包装是否完整,避免包装破裂引起物料泄漏;经常检查管道;严格执行安全和消防规范;依托园区雨水截断阀、消防废水池及事故应急池以及雨水管网进行事故废水收集;依托陆河产业转移园内的工业废水处理站及事故应急池收集和处理本项目事故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水。项目所在园区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汕尾市生态环境局陆河分局进行了备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