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沉淀池化粪池, | / | 施工期场区设置沉淀池,施工生产生活区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不外排。 运营期沿线未设置附属设施,不产生生活污水。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洒水降尘 | / | 施工期采取洒水降尘措施,物料运输采取封闭或苫盖措施,减少了施工作业中产生的扬尘污染。沥青拌合站安装有除尘和沥青烟治理设备,最大限度减少大气污染。 运营期沿线未设置附属设施,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限速及其它警示标志牌,加高围墙措施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 在紫泥泉镇、安集海队居民点两端设置了限速40km/h及其它警示标志牌,同时对2处噪声敏感点采取了加高围墙措施降噪。 | 监测数据表明,声环境保护目标、24小时交通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妥善收集,交由环卫部门送至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 施工期施工生产生活区设置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并定期清运。 运营期公路上行驶车辆洒落的固体废物,养路工人定期清扫,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建设对砍伐一般树木需采取严格的造林绿化措施来补偿;对于取土坑,要用工程弃方予以填埋,并保证其安全。在取料坑的迎水面边坡修平,可以进入部分洪水,使得植被自然恢复。 | 项目设置2处自采取土场、6处弃土场、4处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结束后,取土场均采取了边坡修整、土地平整等措施进行恢复;弃土场平整削坡,与周边地貌相协调。4处施工生产生活区已拆除,并进行了土地平整,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做好项目的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在敏感路段设置警示牌,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按预案进行应急演练。 | 本项目在红沟河小桥(K175+600)、冰沟河小桥(K265+600)、安集海中桥(K279+750)桥梁处设置了桥面径流收集系统、防渗应急事故池、混凝土防撞护栏等应急措施。防止危险运输品车辆在敏感路段因发生事故而污染河流的事件。 项目运营单位制定了《S101线玛纳斯南山至巴音沟公路工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生态环境局进行了备案(备案编号:654021-2023-071-L)。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