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站 | 废水处理 协议、环评审批意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以及《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标准 | 同建年产3000吨交联剂TAIC项目配套的污水处理站,采用“絮凝沉淀+A/O+二次沉淀” 工艺 | 已检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生产装置废气治理设施 | 本项目建成后应加强厂区的绿化工作,尽量选择适宜当地环境且对大气污染物具 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从而控制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影响土壤环境 | 精馏装置产生的不凝气与年产 3000 吨交联剂 TAIC 项目生产车间反应釜产生的有机不凝气与酸洗工序产生的盐酸雾,共同经“碱喷淋+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 25m 高排气筒排放 | 已检测 | 达标 |
2 | 污水站废气治理设施 | 《有机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站)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3161-2018)) | 危废暂存间产生有机废气 VOCs 以及同建项目(交联剂 TAIC 项目) 高盐废水储存过程恶臭及蒸发脱盐过程产生的有机不凝气,均经集气总管收集后送入碱喷淋+ 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系统处理后 15m 高排气筒排放 | 已检测 | 达标 |
3 | 无组织废气措施 |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标准 第6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7/2801.6-2018),《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有机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站)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3161-2018) | 项目储罐均为固定顶罐,设置呼吸阀和氮封,采用冷冻水冷凝器回收呼吸气中的物料,可有效减少呼吸气无组织排放。项目装置物料输送均通过密闭管道进行,精馏装置为负压状态。 | 已检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防治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3类标准 |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减震、隔音 等措施降低噪声影响。 | 已检测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对项目进行分区防控,项目区内分为非污染区、一般防渗 区和重点防渗区,对划定的防渗区域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防渗处理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脱重塔釜底产生的重组分残液、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产生的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 产生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并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生活垃圾由环 卫部门定期清运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厂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加地下水入渗量等 | 已落实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备案编号:3716032022004-M),制定相关环境保 护管理制度,已储备沙子等环境应急物资。 | 已落实 | 已落实 |